——大通区上窑村美好乡村建设纪实
大通区上窑村位于淮南市最东部,素有淮南市东大门之称。背靠上窑山,南拥窑河水,206国道穿境而过,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全村875户,2985人,辖8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000亩,主要分布在洛河洼内,土壤肥沃,农业基础好。
上窑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充分考虑村情实际,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农业立村,工业强村,旅游兴村”的发展思路,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科学制定了发展规划。村“两委”带领党员群众,开拓进取,共建美好上窑,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11年以来,上窑村先后获得“淮南市文明村”、淮南市“六普”先进集体、安徽省“阳光村务”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着力夯实党建工作,实现组织建设美。“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党组织,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强大动力。上窑村以“三会一课”、“先锋在线”等日常党建和创先争优、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建立和完善党员教育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党员自身素质和党组织服务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上窑村的组织建设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广泛认可,被评为淮南市“五个好”基层党组织标兵荣誉称号。
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实现农村环境美。上窑村坚持把环境整治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多方筹集资金95万元,大力开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垃圾污水处理、安全饮水、卫生改厕、村组道路硬化、沟渠清淤等工作,实现了路渠通畅,村庄绿化美化,人畜住舍分离,垃圾统一处理,农村卫生状况得到了明显改观,人居质量明显改善。为进一步美化、净化、亮化村庄环境,该村先后种植了刺柏、琵琶等绿化树360棵,修建垃圾池12处,粉刷墙面10000多平方米,同时安装了太阳能路灯26盏,传统路灯90盏,又投资30000元,兴建了村民文化广场,购置了乒乓球台、健身器材等体育设施,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业余文化体育生活。
积极发展民生事业和特色产业,实现群众生活美。该村结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投入辅助资金50000元,维修了大湾农田道路3000米,兴修村庄水泥路1200平方米。每年投入资金30000元,为每位村民减免1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同时,补助村卫生室6万元,进一步完善了村医疗室设备。在“改水改厕”项目中,共修建卫生厕所75座。今年6月底,该村在为2200多人办理了新型农民养老保险的基础上,第一时间为在洛河洼退建、田家庵电厂征地中失去土地的360多名群众购买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
蛋鸡养殖是上窑村的特色产业,该村依托优质蛋鸡养殖园,兴建标准化鸡舍9栋,存栏6万只,2011年纯利润120万元,在群众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推动了该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今年7月底,上窑村状元山蛋鸡养殖合作社成立,进一步整合了全村的养殖资源,提高了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
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实现文明和谐乡风美。该村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为此,该村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花鼓灯、扭秧歌等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通过每月在村民活动中心,举办乒乓球、篮球等活动,增强群众体质。依托新四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农家书屋,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帮扶,此外,该村每年都从紧张的集体资金中拿出15000元,用于资助贫困学子。今年6月,结合计划生育“宜家工程”工作,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评比,为当选户送去了奖状和慰问金,在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发展措施,进一步改善了该村发展面貌,有力提升了群众的思想文化生活,现在的上窑村到处呈现出的都是“村风淳朴,和谐向上”的美好场景。
(通讯员 胡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