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收时节,凤台县桂集镇农民夏寿云与镇农机合作社签订了水稻代收协议。夏寿云告诉记者,“今年,把家里的水稻全部交给合作社,既省心又放心。我算了一笔账,按最高价每亩60元计算,我家7亩稻子才420元,比让在外务工的孩子回来划算。”
凤台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随着“务工经济”的兴起,该县众多农村年轻富余劳动力纷纷选择去沿海“淘金”,每逢午秋农忙时节,弊端凸显。为破解这一难题,该县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让农民离开土地,安心当起了“甩手掌柜”。 一是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对集中连片土地流转五年以上,30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300元,10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200元,3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00元。二是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双百工程”。每年选择100名农业技术人员,结对帮扶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县政府每年考核命名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并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奖励。三是实施全程承包试点。2011年,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全程承包试点,农民一亩小麦交给合作社25—30元、一亩水稻交给合作社45—50元,由合作社负责病虫害统防统治;2012年,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承包试点,从整地、施肥、播种(插秧)、开沟、田管、病虫防治到机械收割、订单收购,实行“菜单式”选择,提供生产管理全程承包服务。2011年,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达45万亩,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标准化水平。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312个,其中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组织110个、流转土地面积7.8万亩,植保专业合作社172个。
通过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民不必过问自己土地的整理、种植、养护、收割、销售,只管“进账”多少,安心当起了“甩手掌柜”。
(记者 朱庆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