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创新“车轮效力”提升城市魅力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创新“车轮效力”提升城市魅力
【字体: 】 发布时间:2012/10/31 1:05:0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大通区今年先后迎来了合淮蚌高铁正式运营、206国道成功改线、淮蚌高速顺利开通等众多发展喜讯。借助突出的区位、交通、生态优势,大通区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相关部署,创新“车轮效力”发展模式。所谓的“车轮效力”,就是把交通效应、滨湖效应、生态效应、园区效应及环境效应当做一个车轮的辐条,以发展为胎面拧成一股劲,合力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向前进。

      发挥交通优势打造滨湖新区

      合淮蚌高铁运营、206国道改线完成、淮蚌高速开通等多向交通要道的打通,让大通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枢纽地位越发凸显。据有关资料显示,长沙东南部有个叫泥镇的地方,原来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因为武广高铁长沙南站设在这个地方,结果经过几年发展,这个地方成为方圆8公里的城市附中心。大通区今后的发展也将借助京福高铁、淮蚌高速、淮滁高速、合淮阜高速、206国道、淮上淮河大桥等已建工程和规划建设工程的优势,围绕交通枢纽带来的辐射效应做文章,集聚人、物、资金、技术归集效应,提升物流、旅游、商贸、服务业、餐饮娱乐业等行业综合发展水平。

      “高铁时代”的来临也必然加快大通区“滨湖时代”的到来。滨高塘湖新区作为东进的桥头堡,目前东岸已经启动建设,西岸也正准备开发,未来大通区将借助交通优势把水、山、绿、城的文章做足、做透、做深,争取建设出一个规划起点高、现代化程度深的滨湖新城。

      借助生态优势提升城市魅力

      水是城市的灵魂,从未来发展看,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能否正常平稳,关键在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江南水城——苏州,以水为美,水在城中,城在水中。江北水城——聊城,形成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一体独特的城市风貌。大通区山水交融,生态资源非常丰富,所以,大通区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山水文章。下一步,大通区将放大淮河、高塘湖、蔡城塘的水效应,利用好水资源,打造水景观,做好水文化,发展水经济,因地制宜走水网化、林网化的路子,打造环湖风景线。另外,大通区也将借助舜耕山、上窑山的山林优势,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唤醒沉睡的资源,把荒山、穷山开发成秀山、宝山,打造出金山、银山。除了山水等自然资源外,千年古镇上窑镇、能源城起点九龙岗镇等都具有可深度挖掘并开发的文化资源,通过借助生态和文化优势,提高城区魅力,为淮南打造皖北旅游目标地提供有力支撑。

      改善投资环境挖掘发展潜力

      没有良好的环境,再好的优势也难以发挥,再好的机遇也难以抓住,再好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大通区认识到要想借助交通、生态等优势推进各项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在改善投资环境上下大工夫。今年大通区制定出台了《控制和拆除违法建设实施办法》及配套实施细则,始终保持控违拆违的高压态势,重拳拆除舜耕山风景区内各类违法建设。实施了206国道上窑、洛河段两侧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了东大门形象。

      在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建设上,大通区继续实施工业增质提升计划,加快“两区两园”的扩容升级,加强与经济开发区协作联动,提升园区的承载力和影响力。今后大通区将继续推进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标准化厂房建设,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大和带动能力强的一些大企业,同时利用标准化厂房引进中小微企业。

      在“车轮效力”的发展推动下,上半年,大通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了16.5%,居全市第一;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9.4%,居全市第二;1-7月份财政收入增长21.2%,全市第一。大通区将紧紧围绕“用好发源地、办好开发区、建好东大门”的目标,努力建设产城一体青山绿水的新大通。

(苏伟)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