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网联万村千乡 共建美好乡村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网联万村千乡 共建美好乡村
【字体: 】 发布时间:2012/10/23 0:43:4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市商务局服务美好乡村建设纪实

      几年前,凤台县新集镇左集村村民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所需要的商品一般要到十几公里以外的县城置办。如今,他们从村上的农家连锁超市里就能买到。长久以来在他们中间流传着“油盐酱醋到村里,日常用品跑县里”的顺口溜悄然发生着改变。这一改变缘于我市商务部门开展的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主要载体、符合美好乡村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

      为助力全市美好乡村建设,我市商务部门严格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试点示范”的原则,以繁荣农村、惠及农业、方便农民为目的,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通过在农村逐步推行连锁经营,用连锁超市取代三尺柜台,形成了“小超市、大连锁,小网点、大网络”的经营发展格局,初步构建了以县城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超市为骨干、村级农家店为基础的城乡结合、布局合理、双向互动、运转通畅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为农民消费搭建了一座座“方便桥”,为农民生活编织了一张张“实惠网”,既提升了农村消费总量,也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夯实了美好乡村发展基础。目前,全市已建成配送中心13个,其中消费品配送中心10个、农资配送中心3个;农家店1183个,实现了乡级全覆盖。

     随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不断向乡镇村落延伸,如今,在我市许多偏远山村,村民不出村就能将生产生活的必需品置办齐全。购物的便利,也极大地带动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家店年销售额约2亿元,实际带动农村就业3000多人,体现了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的“三赢”工程。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改造了农村经营网点基础设施,改变了脏、乱、差消费环境,为我市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市商务部门严格按照商务部《农家店建设与改造规范》的标准,对各县区农家店实行了统一商品采购配送、统一店名标识、统一销售价格、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质量承诺的经营管理形式,店面环境整洁,设施完善。由简易容器发展到标准容器,由商品杂乱无章摆放发展到科学分类陈列,由柜台式销售变为自由式选购,实现了农村消费城市化。为提升农家店综合服务能力,我市商务部门还加快农家店信息化改造,推动农家店“一网多用”,扩大经营范围,以达到方便农民消费、扩大商品销售、提高盈利水平。今年以来,已完成了首批270个店的信息化改造,第二批100个农家店改造计划即将组织实施。

      记者在很多的农家店看到,店堂内不仅销售日用品,还兼带电讯产品、音像制品、图书报刊等进店经营,农家店成为一个集商品和服务于一体、能满足农民多种生产生活需求的多元化的小型购物中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为全市农民构筑了一道消费安全线,在全市农村形成了消费新气象,给全市美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记者 武春晖 通讯员 吴 刚)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