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绝活:淮南人铜丝作画艺惊四邻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绝活:淮南人铜丝作画艺惊四邻
【字体: 】 发布时间:2012/7/24 0:07:1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弘扬民俗艺术 佳作美轮美奂
绝活:淮南人铜丝作画艺惊四邻

      谁说只能用笔墨作画,在淮南田家庵区铁路新村,有一市民以铜丝作画,展现绝活。细细的铜丝在他的手中变成了一幅精美、鲜活的艺术作品。

      市区寻宝

      7月22日,记者来到了淮南田家庵区铁路新村62栋楼郑念学家中,只见郑师傅正忙着在给一幅作品刷着清漆。看到有人来访,郑师傅放下手中的活,热情地招呼客人就座。记者看到郑师傅正在清漆的作品,有别于普通的绘画,而是用数万根铜丝完成。作品长约两米,高约一米,画中繁星漫天,一名女子在星空下体态雍容,侧身而卧,鬓角处斜插的鲜花更为她添了几分神韵。眉心一点朱砂,眉若柳叶,眼如桃花,腰若流素,一袭长裙将其修长的体态修饰得恰到好处,头上的玉钗和身上的飘带也仿佛随风飞舞,一只喜鹊轻落右臂,女子左手托腮,表情安详自然,神态尽显,像是在欣赏眼前这番美景,享受这份静谧,作品美轮美奂,令人称绝。

      灵动一瞬

      在谈到如何创作这幅画的时候,郑师傅告诉记者,自己今年48岁,在上海铁路局合肥供电段工作。早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室内装潢开始流行木墙裙和墙纸,而郑师傅却想,今后自己的房子在装修时,一定要做到与众不同,至于哪点与众不同,他也没有很明确的思路和想法。在工作中,一根闪亮的铜丝引起了郑师傅注意,他灵机一动,何不用铜丝做一幅画呢,这样一来,既美观又节省空间。可是铜丝作画并不简单,郑师傅查阅各种资料,几经斟酌之后,才开始动手。起初,郑师傅想创作以黄山迎客松作为主题的作品,但是,在设计树干的时候,由于铜皮过薄,尽管敲打之后还是很难表现迎客松粗壮、高大的气势。他放下手中的活,又重新琢磨起来,他想,铜丝虽细,但线条感很强,表现人物很有张力,经过一番思考,他最终选择了以古代贵妃来创作,而铜丝的微小纤细也正与贵妃柔弱温和的气质相符合。

      苦中作乐

      郑师傅告诉记者,铜丝作画,这可真不是一个省心的活。除了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还必须忍得住寂寞。铜丝画的制作过程繁杂,材料特殊,既包括原始的绘画,又包含黏贴,打磨,抛光,保养等多种步骤。特别在粘贴贵妃的头发时,郑师傅丝毫不敢怠慢,发丝必须丝丝对称,每一根之间的空隙都要相同;贵妃衣服上的凤凰线条,为了整体效果,有的甚至是从凤嘴到凤尾仅用一根一米多长的铜丝打磨勾画出来的;这其中有直线,有弯曲,还有复杂的图形。贵妃身上的小圆环饰品更不容一点马虎,每个环都必须一点点缠绕,再细细敲扁,而环的接口处必须有斜口,才能严丝合缝,就是做圆环的工序上,他剪坏了好几把新剪刀;贵妃的指甲、喜鹊的爪尖以及星星的角,更是让他费尽了心思,两条拼接的铜丝接口必须完全闭合,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美感,他不停地打磨细细的铜丝,有一次,他为了将贵妃发簪修饰得更加漂亮,被铜丝扎了好几次手指,流了好多血。在创作过程中,郑师傅全部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虽然很累很苦,但他却自得其乐,在艺术的天地里,享受创作的快乐。就这样,他花费了整整一年的业余时间,最终形成了这幅乍一看有点像油画的新奇作品。

      感动执着

       “因为有兴趣与爱好,所以不想半途而废。反而越做越有劲了。”郑师傅告诉记者,自己本身就没有过多的嗜好,在作画的一年里,更是连自己最喜欢的篮球也放弃了,家人见到他如此投入执着,也渐渐转变了态度,开始全力支持他帮助他,在制作过程中,也曾遇到过不少困难,尤其是在酷暑和寒冬的天气里,恒心与耐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在提起,郑师傅也还是乐在其中的样子。郑师傅说,创作这幅《贵妃图》,用了有5万多根的铜丝,大约八九公斤重,600余瓶502胶水。

      艺惊四邻

     《贵妃图》完成后,邻居们都纷纷称奇,曾有人欲出高价购买,被他拒绝了。郑师傅的同事对记者说:“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力、毅力,想完成这幅作品,是不可能的,一个人能创作这么大的画,也真是不简单,这可是绝活呀。”

      在采访将要结束的时候,郑师傅告诉记者,淮南被誉为地球上的生命圣地,这里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有着厚重的文明史,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有着极广泛的创作题材。目前,自己暂时抽不出时间继续创作。等到退休以后,愿意与拥有相同爱好的人一起分享、研究,创作更多的作品,来反映淮南近年来的巨大变化,讴歌这一片热土上的人民。

      图为郑念学创作的《贵妃图》。

(记者 冉韬 实习生 秦文王君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