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万张党报诉说心中对党的感激
李祝美33年收藏党报痴心不改
每天晚上闲时,淮南有一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50岁女士,总会坐在灯下,翻阅、整理自己收藏的一张张发黄的各级党报。这位女士对党报的情有独钟,在当地被传为佳话。她的名字叫李祝美,33年来,她用收集一捆捆的党报,诉说自己心中对党的感激。
家住淮南市八公山区四马路的李祝美,今年50岁,平时靠打零工,供一双儿女读书。1964年春节后,只有2岁的李祝美,随父母一起被下放临泉县瓦店乡韦占村劳动。由于生活困难,只读到小学5年级的李祝美,只好辍学回到家里,每天给村里放3头水牛,挣6分工……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给李祝美一家带来了希望。次年开春后,她随父母回到了阔别15年的淮南。临别时,只有17岁的李祝美为了感谢村干部对自己家中的照顾,特意跑到村委会,对几名村干部说一声“谢谢。”村支部书记韦老汉一句“要谢就谢《人民日报》吧,她及时转载党的十一届三中会全精神”的话,让李祝美终身难忘。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临离开村委会大门时,韦书记送给她一张《人民日报》。
打那以后,李祝美便开始留心收藏《人民日报》和《安徽日报》。收藏党报,成了她念念不忘的牵挂。她说,“我家能有今天,全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回到城里没有工作的李祝美,靠着一辆架车为生活工具,每天往返八公山和小吴山,给人家运送石子和青石。男劳力的活,练就她坚强的意志,虽然每天很苦很累,但她仍没有忘记收藏党报。当时,每月只能挣到20多块钱的李祝美,没有经济能力个人订阅《人民日报》、《安徽日报》和《淮南日报》,只好利用中午和晚上休息时间,到亲朋好友所在单位索要,进行阅读和收藏。
6月11日中午,记者见到李祝美时,她正在家中晾晒一捆捆报纸,她说梅雨季节到,不晾晒,报纸会长霉。谈起收藏各级党报一事,她感慨颇多,说自己一家人能回城,全靠党拨乱反正,对党心存感激,对社会心存感恩,让她与党报结缘至今。
在她收集各级党报的影响下,李祝美的丈夫和一双儿女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如今,丈夫和一双儿女都是中共党员。丈夫和一双儿女也成了她收藏党报的助手。
2008年1月份的一天,她按照亲友提供的地址,带上400多元现金,来到凤阳县韭山脚下一个村庄,找到一位年近80岁的老支部书记。从他手中,她收购到十几张《人民日报》和《安徽日报》。由于寒冷,她在这个村庄发起高烧,被村庄几名热心村民用架车送到凤阳县城,临上长途汽车时,她手里还紧紧地攥着十几张党报。
在33年的收藏历程中,李祝美一共收藏1.6万张各级党报。面对记者采访,她认真地说:“收藏党报,我痴心不改。”
(记者 朱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