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淮南首家“七彩小屋”启用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淮南首家“七彩小屋”启用
【字体: 】 发布时间:2012/6/7 6:07:0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近年来,农民工子女问题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缺少感情的交流,缺少亲情的陪护,针对这一现状,团中央提出了“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旨在帮助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为他们送去持久的关爱。

      6月5日,淮南市第一个“七彩小屋”在潘集区中山学校揭牌,它的投入使用,标志着这里的农民工子女有了一个“爱的小窝”。

      “爱的小窝”充满温馨

      走进“七彩小屋”,整洁清爽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码的整整齐齐的书籍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蓝色的课桌椅闪耀着光芒,崭新的篮球羽毛球等体育器材似乎在向孩子们招手……潘集区团委书记李莉告诉记者,“七彩小屋”的揭牌活动是由潘集区团委和中建四局六公司团委共同举办的,它是希望工程和青年志愿者有机结合的一项公益品牌,是潘集区也是淮南市第一个“七彩小屋。”小屋虽小,但意义重大,这里是农民工子女的另一个家,他们可以在这里学习、娱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七彩小屋”的内部设施很齐全,均由中建四局六公司购置,不仅有图书角、亲情电话等多个项目的综合活动区,还有观影室供农民工子女观看以及开展大型活动。小屋的统筹管理由潘集区团委负责,日常运转由中山学校指定2个管理员轮班负责。

      志愿者队伍输送绵绵的关爱

      据了解,“七彩小屋”启用后会经常向农民工子女开放,会有志愿者定期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等开展活动,为农民工子女送去持续的关爱。中建四局六公司团委书记魏巍告诉记者,公司有一个庞大的志愿者团队,共有数百名年轻人参加了此次志愿者活动,会按时来到中山学校,陪孩子们读书,帮他们做心理辅导以及做游戏等。

      董雪是公司的一名年轻员工,也是“七彩小屋”的志愿者,“一听说有这个活动,我就报名参加了”董雪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的董雪在大学里连续四年都在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参加义务卖报、义务家教等多项志愿者活动,“志愿者的精神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正是我们年轻人需要的精神”她说,社会最需要的就是人文关怀,而这些农民工子女更加需要爱和温暖,她在大学期间就和留守儿童以及农民工子女交流过,因此非常有信心和他们成为朋友,给他们最大程度的帮助。

      呼唤建立更多的关爱基地

      中山学校三年级的学生李菲菲是个可爱的姑娘,由于父母一直在外打工,她常年跟年迈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怯怯的小姑娘不怎么说话,但是当记者问她喜不喜欢这个“七彩小屋”时,她的眼睛里闪烁出光芒,“喜欢这个家,想经常到这里来,因为我喜欢看书。”手里捧着崭新的书,小菲菲很开心,“谢谢为我们建造的这个小屋,也谢谢哥哥姐姐来看我们,陪我们说话、做游戏,我会好好学习,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据不完全统计,潘集区农民工子女有8000余人,需要关爱的孩子很多,光靠一个“七彩小屋”是不够的,想要使小屋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还需要在更多学校建立类似的“七彩小屋”,建成更多的关爱基地,让农民工子女更好地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而这第一个“七彩小屋”的启用,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青年志愿者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让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得到温暖和关怀。

      图为志愿者正在和学生交流。

(记者 付莉荣 实习生 徐梦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