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豆腐小食品 发展大产业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豆腐小食品 发展大产业
【字体: 】 发布时间:2012/5/30 0:13:4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城市名片豆腐为淮南增色扬名

       “淮南煤炭俏四方,八公豆腐甲天下!”淮南市历来以盛产“一黑一白”而著称,“黑”是指煤炭,“白”便是豆腐了。

      “磨砻流玉乳,蒸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有余美,五食勿与传。”素有“植物肉”美誉的豆腐洁白如玉、柔软细嫩,且营养价值颇高,被许多人视为“国菜”。

      豆腐是淮南市一张独特的名片。经过两千多年的继承与发展,淮南的豆腐菜肴日益丰富,制作工艺不断精进,独特的豆腐文化内涵也逐渐积淀。

      豆腐菜越做越精致

      家住田家庵区金家岭村的马丽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淮南人。在她的成长岁月中,豆腐与她有割舍不断的情结。“小时家庭经济情况不好,豆腐是家里常见的菜。经过妈妈的巧手烹制,普通的豆腐摇身变为各类菜肴,如香椿拌豆腐、辣酱拌豆腐等”。在马丽娟的记忆里,童年留给她的是豆腐清淡、质朴的滋味。

      现在,马丽娟在饭店里吃到的豆腐菜几乎让她连名字都喊不上来。清汤白玉饺、刘安点丹、寿桃豆腐、椒盐豆腐排……一道道豆腐菜不仅造型逼真、色彩纷呈,而且鲜美异常、风味独特。

      如今,淮南豆腐菜以豆腐为原料,采用烧、炖、煎、炸等烹调方法进行烹制,具有咸鲜香辣、鲜嫩味浓等特点,并集美味与营养于一身,可以烹调出数百种美味佳肴,制作出名目繁多的精美豆腐宴席。

      2003年,我市成立了淮南豆腐菜研究会,研究、整理、挖掘出近百种豆腐菜、数十种不同风味的豆腐宴。目前,淮南豆腐菜烹饪方法已达30余种,可烹制不同风味的豆腐菜肴400余种;已编辑出版豆腐菜谱3辑,精编本1辑。具有地域风味特色的淮南豆腐菜系初步形成,并发展成为徽菜的重要组成部分。

      豆腐产业越做越大

      “过去都是一家一户小作坊式生产,如今不但规模上去了,产品品种也日趋丰富了。”在潘集区某豆制品公司上班的李师傅告诉记者,传统的豆腐作坊不但产量低,而且产品也都比较单一,现今经过不断发展和创新,豆腐产业也实现了生产的规模化。李师傅所在的公司具有现代化厂房和设备,一期投资2400万元、占地75亩,三条生产线日产可达60吨。

      豆腐与饼干,在过去看来,也许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如今,李师傅所在公司生产出了豆渣饼干,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目前,北京、广东、上海等地的订单源源不断,产品供不应求。

      一家家豆制品加工企业在本地生根发芽,如八公山豆制品厂、碗碗香豆业有限公司、祁老大豆制品有限公司;一个个豆制品商标品牌被注册,如“八公山”、“刘香”、“祁老大”等。这些企业生产的豆制品包括豆腐、豆饼、腐皮、粉皮、千张、素鸡、豆渣饼干、豆浆、豆干等200多个品种,产品除了保证本地市场供应,还远销省内外,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记者从淮南市豆制品协会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现有在工商部门登记并有生产许可证的豆制品企业12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豆制品生产合作社2家,还有未登记的个体私人作坊2000余户,从业人员22000多人。去年,我市全年耗用大豆1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豆腐知名度越来越高

      据市豆制品协会秘书长张奎顺介绍,市政府把豆制品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淮南特色经济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列入“淮南市农业产业化‘712’提升行动计划”,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豆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走“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市场外向化、品牌统一化、产销一体化”的道路,不断推进豆制品产业做大做强。

      从1992年起,我市于每年的9月15日举办“中国豆腐文化节”,弘扬豆腐文化,宣传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迄今为止,“中国豆腐文化节”已成功举办了18届。在第18届豆腐文化节期间,2011年全国豆制品行业年会在淮南召开,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相聚淮南。如今,“中国豆腐文化节”集“商务部重点引导支持展会”、“中国十大著名品牌节庆”等多项荣誉于一身,成为“五彩淮南”一块耀眼的金字招牌。

      过去市民们到外地看望亲戚朋友时,常为要带点什么礼物而烦恼,如今豆制品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送豆制品既是送健康和营养,又能充分展现淮南特色。

      如今,淮南豆制品加工正在告别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的状态,朝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淮南市充分利用发源地优势,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不断发展壮大豆腐产业,弘扬豆腐文化,打好豆腐品牌,推进豆制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图一:中国第一豆腐文化村祁集的豆腐名扬海内外。
      图二:豆渣饼干加工、包装车间。

(记者 陈 璐 吴 巍 焦孝诚)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