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83岁老人自刻印章祝福淮南建市60周年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83岁老人自刻印章祝福淮南建市60周年
【字体: 】 发布时间:2012/5/16 0:26:3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殷殷深情凝方寸
83岁老人自刻印章祝福淮南建市60周年

      今年83岁高龄、家住谢家集区的退休老人雷争光,得知淮南即将迎来建市60周年的喜讯后,自己动手一笔一划、一刀一刻地雕凿了两方刻写“纪念淮南建市六十周年”“辉煌六十年”的青石印章,两枚印章体积虽小,却饱含了这位从湖北秭归辗转淮南生活将近60年的老人,对淮南的款款深情。

      六十年前因缘巧合来到淮南

      5月14日,记者在谢一矿老干室见到了雷争光老人,头发斑白已经83岁高龄的他,走起路来依然身轻矫健,楼上楼下攀高走低丝毫不输年轻人。

      雷争光带着浓重的秭归乡音告诉记者:1930年,他出生在湖北秭归的一个穷山沟里,18岁那年他参了军,离开了家乡。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雷争光被派到朝鲜战场。1964年,根据上级指示,雷争光所在部队官兵要解散到地方工作,本来与淮南无缘的雷争光却因为一位战友生病,顶替其职,被分配到淮南。

      我的小家跟着淮南在变好

      雷争光来到淮南后,即被分配到谢一矿工作,一家四口人挤在一座小楼内的一个30平方米左右一居室里。雷争光说:当时在淮南,比起很多居住在泥草瓦房里的矿工,他家的居住条件还算是较好的。此后,淮南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工业建设,雷争光眼中的这个城市在发生着令他着迷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淮南更是加速了发展的步伐,能源城的大家小家都发生了喜人的变化。雷争光老人举自己家的例子来说,他家目前已经是四世同堂,子女各有属于自己的住房和不错的工作,而老人自己前几年赶上淮南棚户区改造,也把原来30平方米的小房子换成了70平方米的楼房。一家人其乐融融,闲暇无事的时候就喜欢在这座城内转一转,雷争光老人感叹说:现在淮南四处都是高楼大厦,道路也四通八达,城市里的公园绿地也越来越多,几十年前我做梦也不敢想这个城市会变得这么美好。

      老人难掩情深刻印章祝福

      2001年,退休在家多年的雷争光走进了老年大学,学起了他从没有接触过的篆刻艺术。

      5月14日,雷争光老人摊开他雕刻的一百八十方印章,让记者观赏,老人说:在这一百多枚印章中,每一个都有它的故事,这其中他最近雕刻的“纪念淮南建市六十周年”“辉煌六十年”是他最为喜爱的两方。老人说:为了雕刻这两方印章,他花了超出常人几倍的功夫,小心翼翼、精雕细琢,最终才把这两方印章雕刻出来。他说:自己虽然出生在湖北秭归,不过淮南才是他永久的家。这些年他看到了淮南的沧桑巨变,也感受到了小家因为淮南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好,在迎接淮南建市6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他希望自己的这两方小印能够表达一个普通市民对淮南建市60周年的真心祝福。

      图为老人雕刻的印章祝福淮南建市60周年。

(记者 苏国义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