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相声大师侯宝林赴淮南师范学院(原淮南师专)的一次学术讲座

图:资料图片
“纸扇长,醒木方,穿大褂,站桌旁。祖师爷留下说学逗唱,洒向人间笑一场。”相声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曲艺形式,一直为大众喜闻乐见。与此同时,一批批表演相声的艺人也为人们熟知。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相声大师侯宝林。
侯宝林是我国著名的相声艺术表演家、著名的曲艺艺术理论家,被誉为相声界具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他视观众为恩人、衣食父母和老师,毕生都以“把笑声和欢乐带给人民”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尊敬。
1986年9月24日,这对淮南人民来说是极其难忘的日子。当天,侯宝林及其搭档郭启儒来到淮南师范学院(原淮南师范专科学校)礼堂,为全校师生作了一次生动而富有激情的相声学术报告。据淮南师范学院综合档案室工作人员李淑华介绍,报告会由原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教院、市文化局联合举办。这是侯宝林大师在淮滨大戏院、市直机关礼堂作了几次专场演出后,为淮南市民献上的一场相声学术报告会。
现任淮南师范学院宣传部部长的方川是当时学术讲座的一名见证者,当时,他还只是学校中文系的一名大二学生。据他介绍,为了使每一位学生目睹大师风采,聆听大师教诲,当时学校全校停课。“那天秋高气爽、阳光灿烂,侯宝林大师穿一身浅蓝色中山装,戴着茶色眼镜。他主要讲述了相声发展的历史、新旧社会相声艺人两重天,相声发展的现状、相声要‘化他为我’继续前进,喜剧繁荣的时代也是社会繁荣的时代等内容。”方川告诉记者,侯宝林所作的讲座十分精彩,整场学术讲座过程中掌声不断。聆听学术讲座之后,全校师生信心倍增,对艺术、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激情。
讲座结束后,侯宝林参观了学校。在参观过程中,方川出于对大师的敬仰,请侯宝林签名,但不凑巧钢笔没墨水了。“当时侯宝林大师宽容地笑了笑,从中山装的口袋里掏出自己的笔,把不清晰的签名又重新描了一下”。提及此事,方川很激动,他告诉记者,大师平易、宽和的风范让他备受感动,心中增添了对大师的无限敬意。
据方川介绍,侯宝林的学术讲座还成就了一段姻缘。当时学术讲座结束后,两位学生上台献花,她们分别是84中文(1)班的副班长和85政教系的一名女生。谁知85政教女生刚一登台,便吸引住一位男生的眼球。如今,他们的孩子都已上大学。侯先生在不知不觉中,作了一次大红媒,成就了一桩姻缘。
往事悠悠,情谊深深。侯宝林临终前,留下了一段真诚朴实而又饱含深情的话语,“观众是我的恩人、衣食父母,是我的老师。我总觉着,我再说几十年相声也报答不了养我、爱我、帮我的观众……我一生都是把欢笑带给观众,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永别观众,我也会带着微笑而去。”1993年2月4日,侯宝林永远地离开了喜爱和尊敬他的群众,但他带给人民群众的欢声笑语永不落幕。(史料由市档案局及淮南师范学院提供)
(记者 陈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