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79岁老党员为社区义务工作17年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79岁老党员为社区义务工作17年
【字体: 】 发布时间:2012/4/19 0:00:5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刘家学:我为居民服务到老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淮南,许多老人退休后,选择过清闲的日子。然而,有这样一位年逾古稀的退休老党员偏偏清闲不下来,不为社区居民做事,心里就觉得生活无情趣。他的名字叫刘家学,今年79岁。

      一眼望去颇像一位朴实憨厚老农民的刘家学家住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梅苑社区翠竹村。曾经为原谢三矿副矿长的刘家学,自从1995年退休后,一直坚持在梅苑社区参加义务劳动,为社区工作人员排忧,为居民办事。2005年5月,由于热情高和工作勤恳刘家学被社区退休党员选为翠竹村党支部书记,这让他更加开心,干劲也更足了。

      该社区有一名劳改刑满释放人员王某,刚出狱不久,精神极度萎靡,多次寻短见不想活。为了让王某早日振作起来,刘家学几乎跑断腿,磨破了嘴,在2个多月时间里,上门规劝王某重新面对生活成了他最忙的事。精诚所至,浪子回头。现在,王某已是一家煤矿外包队职工,挣的是汗水钱,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平淡但很幸福。

      一颗不累的心,一张不停的口,一双不歇的脚。提起刘家学,退休老人吴成文马上激动起来,称其是一位大好人。原来,吴老先生的女儿患胃癌离他而去,家境本来就贫困的他,加上给女儿治疗期间欠下的近10万元债务,让他终日以泪洗面。刘家学老人在走访中了解到他家情况后,挨家挨户地敲开辖区党员家门,动员他们有钱出钱,没钱出点粮油。当接过众人捐助2000多元和粮油时,吴老先生感动得泪流满面,连声向众人致谢。

      2003年春节后,梅苑社区下辖翠竹村、杏花村和梅花村不断发生偷盗、抢劫事件,7000多名居民终日惶惶不得安宁。针对这一情况,刘家学花了一周时间,与退休居民交流和沟通,成立了由10名退休老党员组成的社区老年党员义务巡更队,坚持每天晚上在社区辖区3个村里义务巡逻。“别看我们老党员年纪大了,不会擒拿格斗,但我们延长看更时间,加大巡逻密度,对偷盗、抢劫等不法行为还是很有震慑力的。”如今,刘家学带领的看更队还和泥河派出所达成长期“合作”维护居民区治安协议。

      在社区,提起刘家学,许多居民都喜欢喊他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今年4月上旬一天傍晚,梅花村2家姓张的居民为一点事发生口角,继而动起手来。正好路过这里的刘家学一个箭步冲到他们面前,大喝一声“住手!”2家居民一看刘家学,马上停手,纷纷向其诉说自己被对方打了。刘家学没有发火,而是耐心地在两家人之间调解矛盾,终于让他们握手言和。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刘家学老人家也不例外。他的老伴因为脑溢血瘫痪在床,刘家学每天都要照顾老伴,但即便如此,他多年来从没有请过假,夜晚巡逻没有一次缺席过。

      刘家学老党员义务为社区工作17年,没有一分钱报酬不说,每月还得贴七八十元电话费,为此,老伴不知喊了他多少次“傻冒”。4月17日上午,面对记者采访,这位老党员淡淡地说:“17年了,能为辖区居民服务,我早已习惯了,只要居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我累一点,苦一点也值得。”

(记者 朱其好 实习生 王玉杰 俞莹各)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