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友善的眼神,一句礼貌的问候,都能给予在街头推介公益项目的大学生志愿者莫大的鼓励——支持公益,只需小小的力量

“您好,我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大学生志愿者,现在我们在开展为西部贫寒地区小学生邮寄包裹活动,耽误您一分钟时间,我给您介绍一下 具体活动情况……”11月12日上午,一群身穿橘黄色爱心马夹的大学生志愿者站在洞山中路的人行道上,不停的向陌生的行人推介手中的公益项目。
记者跟随这群志愿者进行了采访,并粗略统计了一下,平均下来一名志愿者至少要和30多个人搭讪,才会有一个人停下脚步听听他的介绍,更多的人是连一个礼貌的回应也没有,任凭他们热情的招呼在耳边响起,头也不回的漠然走开。安理大大学生志愿者陶澎说:我是一个志愿者小队的队长,我们小队今天有17个大学生在这条路上募捐,加上上个周末的募捐情况,我们一共为西部贫寒地区的小朋友募捐到20多个爱心包裹。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站在路上不好意思和陌生人搭话,但是想到那些贫困地区小朋友渴望的眼神,我们便鼓着勇气争取和每一个路过身边的人推介捐赠详情。
这些志愿者告诉记者:最让他们感到畏惧、沮丧、难堪和痛苦的是,很多看上去并不焦急赶路的行人,遇到他们问好、自我介绍时,表现的就像遇到了骗子一样,看也不多看他们一眼,便加快步伐匆忙躲开了。募捐志愿者耿一赫说:在路上站一天对我们的体力和精神都是一种考验,行人多给我们一个友善的眼神、回应我们一句简短的礼貌问候,都是对我们莫大的鼓励,当然这只是我们的一个奢望,即使没有人搭理我们,我们还是要为西部地区贫寒的小朋友募捐爱心包裹。当天中午11点多钟,当记者离开的时候,这些募捐大学生志愿者依然站在马路边上,努力和每一个过路的行人搭话,希望他们停下脚步,听听自己的募捐介绍。
图:大学生募捐志愿者在向路人介绍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公益项目。
(记者 苏国义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