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冬季节,早晚餐的时候,拿两个烧饼,喝一碗牛肉汤,是不少淮南市民的选择。但对于远在芬兰的淮南籍留学生张莺(化名)来说,想喝一碗家乡的牛肉汤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忙活一天后,张莺亲手做出了一锅淮南牛肉汤,不仅一解思乡之情,也让芬兰的国际友人品尝了淮南的美味。10月30日,通过网络,记者采访了在芬兰的张莺。
今年25岁的张莺家住淮南市田家庵区,去年留学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读研究生。异国他乡,张莺最想念的美食就是淮南牛肉汤。上周,芬兰的气温下降,白天最高温只有八九度,寒冷的天气里,张莺更怀念和亲友们一起喝牛肉汤的幸福情景。但是还有2个多月才能回家,张莺决定自己动手做牛肉汤!
买绿豆做豆饼,炼肥牛出牛油加辣椒
虽然平时厨艺不错,但还从未做过牛肉汤,张莺笑着说:“只能靠记忆来做了!”然而,在芬兰制作牛肉汤,食材并不齐全。在附近的亚洲超市,张莺买到了牛肉、粉丝、香菜和绿豆。其中,绿豆是用来做豆饼的,“把绿豆加水打成绿豆汁,然后加面粉调成糊,锅里一煎,一片片豆饼就出来了。”对于这份原料,张莺还是有点遗憾,那就是没有千张皮。
喝牛肉汤怎么能少了牛油辣椒呢?“用肥牛肉炼成牛油,然后加上辣椒面,放到冰箱里凝固后就行”,张莺说,芬兰人不喜辣,牛油辣椒必须自己做才能够味。
沿袭淮南传统工艺,烫出牛肉汤
牛肉汤的精髓就在于“汤”,张莺首先熬出了牛肉汤。“把牛骨头和牛肉放在一起,加八角、桂皮、草果、干辣椒、花椒、香叶、甘草放在一起熬汤。等牛肉熟了捞出来,骨头则接着熬”,张莺说,“足足熬了六个小时。”
市民去吃牛肉汤,都会说“给我烫一碗”,大家都知道牛肉汤是“烫”出来的,而不是“煮”出来的。虽然只熬了一小锅汤,但张莺还是沿用了淮南“烫”牛肉汤的传统工艺。牛肉汤熬好后,在汤里加盐跟牛油辣椒,把泡好的粉丝、牛肉片、香菜、香葱、豆饼拿漏勺烫熟后放入碗中,再向碗中加汤。为此,张莺还特地选了一个大碗,“用这边的盘子才装得下!”
烤出烧饼,美食绝配辣翻芬兰同学
喝牛肉汤一定要配两个烧饼才美味,相对于制作牛肉汤,张莺做烧饼则“很简单”——把猪油烧热,拌上面粉、葱和盐调成油酥;发面,揪成小团后擀成长条,抹上油酥卷起来按平,擀成烧饼样,然后放烤箱里烤即可。
做好牛肉汤之后,张莺还特地邀请了同在芬兰的中国留学生和几名芬兰当地的同学前来品尝。“让他们记住这道美食,辣椒起了不小功劳”,说起芬兰同学的反应,张莺大笑着说,“辣翻了!”
采访快结束时,记者问,第一次做牛肉汤觉得如何?张莺说,自己很满意,味道还挺正宗,喝了牛肉汤,能缓解不少思乡之情,“我还把汤底留着呢,以后想吃就做。”记者问及和家乡的牛肉汤有什么不同,张莺微笑着说;“家里的牛肉汤更浓。”记者想,这其中,浓的不仅仅是熬了日日夜夜的牛肉汤,更有日思夜想汇集的浓浓乡情。
图:张莺制作好的淮南牛肉汤配烧饼。
(记者 廖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