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让吸毒人员走出心灵的魔窟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让吸毒人员走出心灵的魔窟
【字体: 】 发布时间:2011/6/24 0:08:5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自市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的故事

      毒品,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给众多家庭带来痛苦,并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威胁。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市在册的吸毒人员有2600余人,而真正能够自愿接受戒毒的人员仅有700余人。如何让更多的吸毒人员远离毒品,让他们走出心灵的魔窟?除了药物治疗以外,精神治疗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

      在今年“6·26”世界禁毒日到来的前夕,记者走访了位于淮南市精神病医院的市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的医护人员。

      市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是专门为吸毒人员设立的自愿戒毒场所,吸毒人员每天都能在这里接受药物和心理的双重治疗,该门诊已多次与省、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合作开展了有关“吸毒者心理干预”的课题研究工作。据有着15年心理戒毒经验的主治医师戴多富介绍,由于种种原因,人一旦沾染上毒品,很难再戒掉,复吸率高达95%以上。由于吸毒成本很高,伴随着成瘾加深,也将产生一系列社会治安案件。如果想戒,不但需要终身服药,而且要靠家人的支持,本人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的专家介绍,精神治疗要选取一个安静的地方,不断与吸毒人员进行聊天,鼓励对方,从精神上感化他们,让其认识到毒品的危害,为其人生道路指明方向。今年40岁的吴某曾是望峰岗一家企业的正式职工,从上世纪80年代,年轻的吴某对毒品感到好奇,开始尝试,进而成瘾。家人带他在湖南戒毒8次,2006年回淮戒毒。通过医生的交谈,得知吴某主观上愿意戒毒,但因其家人曾扬言“宁要尸体,也不要吸毒的儿子”,让吴某备感失望。医生通过反复心理疏导,消除了他对父母的仇恨,促使其愿意配合治疗。而今,吴某已经进入了治疗的平稳期。

      毒瘾发作起来很可怕,但并非没有治愈的可能。家住八公山的曹某,上世纪90年代从事煤炭生意,手头也渐渐富裕起来。在朋友的怂恿下,曹某开始吸毒,他的妹妹也步其后尘。没多久,曹某的生意开始走下坡路,生活也开始变得拮据。家人为了让曹氏兄妹能够戒毒,苦口婆心劝诫他们。曹某在戒毒所,亲眼所见妹妹在戒毒时胃出血导致死亡。妹妹的离去对曹某触动很大,在医生和家人的努力下,曹某通过自己的毅力克制了毒瘾。而今,他已经不再复吸,生意也有了起色。

      据市精神病医院院长、心理学副教授、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谈成文介绍,目前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是靠吸毒人员自愿前来治疗,一旦他们不愿接受治疗,医院将无法掌握他们的行踪。因此,他建议将对吸毒人员管理,纳入到社会综合治理当中去,参照大城市的做法,引入社会力量从事宣传、教育、社会调查、心理咨询等与禁毒相关的公益事业,培养更多的精神治疗医生从事戒毒工作。

(记者 李舒韵)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