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81岁老党员写成22万字回忆录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81岁老党员写成22万字回忆录
【字体: 】 发布时间:2011/6/9 0:13:1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为迎接建党九十周年——81岁老党员写成22万字回忆录

       一位疾病缠身的81岁老党员,从构思到收笔,先后用了7年时间,写成一部长达22万字的个人回忆录。老人将回忆录定名为《一个“小资”人生征程实录》,在大标题的下方,老人用工工整整的小楷填上了一个小标题:《谨以此文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老人希望通过记录个人的成长史,表达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

      老人名叫张沛霖,1930年出生于上海,1985年入党,在淮南当了33年的教师,直到1991年退休,现住在田家庵区铁路新村。6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老人家中,老人颤颤巍巍地捧出了厚达近400页的手稿。其中,绝大部分是手写,只有少部分是打印,手稿字迹工整,修改仔细,备注清晰。

      据张沛霖老人介绍,最初萌生写个人回忆录的想法是在2004年初,但刚开始构思,便身患重病,无法写作,老人只得卧床构思。直到2009年10月间,老人自觉身体略有好转,便不顾医生叮嘱,开始提笔写作,终于在今年5月5日写完收笔,先后历时7年。为了能够赶在建党九十周年前写完,老人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反对,每天坚持写4个小时,有时甚至写至午夜才停笔。

      提起写作动机,张沛霖老人颇为感慨,回顾自己坎坷的一生,老人说,自己出生于旧中国的上海,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做过军人、记者、教师等工作,亲身感受到了旧中国和新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老人认为,中国共产党对他恩重如山,所以他总是怀着对党报恩的心愿。老人说,写个人回忆录,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后辈能具体了解他的家世以及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使后辈能够从中得到启示。“现在的年轻人,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不够,年轻人往往只能看到现状、只能看到局部”,老人说,他希望以自己的人生经历教育年轻人,要坚定对党的信任,要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要勤奋努力。

(记者 顾成家 马南南)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