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全市将投入夏收机械5500台,午收机收面积达到150万亩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受了罕见的大旱,这场干旱的过程,正是小麦播种、生长、收割的过程。如今,田里麦黄,淮南迅速掀起午收高潮,今年淮南的小麦收成如何?农民的心情怎样?5月31日,记者兵分多路,深入到麦收一线采访。
麦收市场 竞争激烈
“以前收麦子是全家出动,地里全是戴着草帽挥着镰刀的庄稼人,现在你看,只有地头上有两三个等着收麦粒的人,麦地里跑的全是联合收割机。”5月31日下午,田家庵区安成镇沿淮村村民王士春指着金黄色的麦田里来回穿梭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告诉记者。
记者站在淮河大堤上看过去,在一望无际金黄色的麦田里,几十台联合收割机正嘟嘟嘟地奔跑在田间忙着收割小麦。下午4点钟左右,原本在田野中飞跑的收割机不少已经开上了田间的小路。一位把联合收割机停在路边的驾驶员王国光告诉记者:他驾驶联合收割机参加农忙已经有十多年的时光了,刚开始的时候,收割机往田间地头一开,村民们就像迎新娘子一样迎过来,家家户户在田里排队把收割机往自家田里带,特别是收麦子的时候,收割机24小时几乎不停运转。但是现在,收割机是越来越多,农民收麦子再也不用排队等着割麦子了,很多收割机忙到下午4点左右就没有活了。
当天下午,骑着摩托车来到地里查看麦子的沿河村村民王士清说:他家的麦子再过两三天就可以收割了,他说这几天天气晴朗,他想让麦子在田里多长几天,多晒晒太阳吹吹风,等麦子再干些用收割机收下来后就可以直接出售了。让王士清不担心收麦子的底气正是田野中越来越多的联合收割机,王士清说:现在到田里就能找到收割机,基本上不用排队,他家3亩多地的麦子,一个小时不到就能全部收完,加之今年天气晴朗干燥,所以他不用担心抢收麦子的问题。
从宿州市萧县到淮南“淘金”的联合收割机驾驶员谢勇说:现在农民收麦子是越来越方便,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与他一起来到淮南参与抢收小麦的收割机驾驶员,大家普遍的感受是每天都要与其他收割机激烈竞争才能够抢到更多的农活。
邻里帮忙 颗粒归仓
俗话说:农忙不等人,庄稼收到家里才是自己的。5月31日,记者走访我市各区县田间地头总能遇到邻里、亲戚相互帮忙,抢收麦子颗粒归仓的动人故事。
家住田家庵区安成镇沿河村的72岁老人廖多泗在淮河岸边种了两亩多地小麦,由于廖多泗的儿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人身体又不好,眼看着地里的小麦一天天的变黄,老人越来越担心收割问题。5月31日,站在自家地头的廖多泗告诉记者:前两天天气变阴,还滴了几滴雨,把他急得两晚上都没有睡好觉,这雨要是下大了,地里已经熟了的麦子就得全毁在田里。
正在老人着急的时候,同村村民王五好在田里遇到老人并告诉他:5月31日下午他也要下地收麦子,正好两家麦地相隔不远,到时候他可以帮助廖多泗把装袋的麦子运回家。5月31日下午,记者在沿淮麦田走访时正好遇到王五好帮助廖多泗把联合收割机收下的麦子装上自家的农用三轮车,记者看到王五好每扛起一袋这样的麦子都要累得面红耳赤、满头大汗。扛了六七袋麦子后,王五好停下来喘着粗气说:这每一袋麦子都有100多斤重,廖多泗家收的这十五、六袋麦子靠老人自己三天也不能全搬到家。王五好说:几十年的邻居了,不能眼看着老人的麦子毁在地里,所以他宁愿自己出力多搬一车、费油多拉一趟帮着老人把麦子送到家。
记者向王五好伸出大拇指的时候,王五好摆摆手说:现在农村都是外出务工的多,农忙时乡里乡亲的都相互帮衬着,你别光看我过来帮着廖多泗运小麦,我家收小麦的时候,也是两三个同村人过来帮着装袋搬运的,帮人帮己把麦子抢收到各自的家里最要紧。
少数农户 小麦减产
5月31日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三和乡姚皋村姚三村民组时发现,虽然附近村民麦地里的收割机轰轰作响,但刘传高大爷一家三口在麦地里正用镰刀收割麦子。举目望去,记者看见刘传高家这偌大一块麦地,只有稀稀疏疏很少的麦子,而且麦穗也很小。刘传高拿着镰刀左右开工,割了一大片地才收拢到一把麦子。
为什么不用收割机?这样用镰刀一把一把地割麦子要割到什么时候呢?刘传高告诉记者,他家的这块麦地面积有一亩半,丰收的年月,差不多能收获1000余斤小麦,这种时候就用收割机割麦子。可是今年这块地估计只能收获300余斤小麦,用收割机的话,至少得需100元的收割费用,如果再加上种子、肥料、农药等费用,这块地恐怕保本都很难。“用镰刀割累是累了点,也麻烦些,还要打场扬场才能装袋,可是能省钱就省点啊。”刘传高说,除了忙乎家里的几亩地,他平时还有一个主要的事情,就是做瓦匠。由于做瓦匠已经很多年,对这一行很精通,他平时接的活不算少,一年下来,差不多能挣一万多块钱。而且自己的女儿现在也长大了,去工厂里上班一年也能结余一些。目前家里这几亩地的收成,主要用于口粮,也不指望着靠它挣多少钱。收成有富余的时候就卖出去一些,像今年没有富余,就全留下来供家里人吃了。
下午4时许,记者又来到了三和乡西瓦村圩里村民组。村民吴化社正在自己家的麦地里忙碌着,他的妻子、儿子、儿媳也都在一旁帮忙。全家齐上阵,各有分工,收起麦子来也轻松自如。收割机轰轰作响一阵后,吴化社家地里的麦穗从收割机嘴里不停地吃进去,再从肚子里吐出来时,已经变作干干净净的麦粒并被装在了袋子里。
吴化社性格开朗,利用收割间歇时间,他乐呵呵地对记者说,他家有8亩地,去年收获了近7000斤小麦,但是今年不行了,估计只能收获3000余斤。为什么减产这么厉害呢?吴化社告诉记者,去年秋季种上麦子后一直没有下雨,地太干燥了,导致小麦发芽率不高。紧接着由于干旱,长出的麦苗吸收肥料又不充分,大多都枯黄了。后来在小麦灌浆的重要生长时期,天气还是干旱少雨,这就直接影响了小麦正常成熟。西瓦村灌溉条件不好,收成主要看老天爷的脸色,所以最终导致了减产。灌溉条件不好的村庄小麦减产了,那么有灌溉条件的村庄小麦产量怎样?5月31日下午,另一路记者针对田家庵区沿河两边的村庄进行了采访。在田家庵区姚家湾,一位吴姓大爷告诉记者,虽然靠近淮河,土地潮湿些,在特别干旱时也抽水润过麦地,但小麦产量一般每亩地也要减产200斤左右。
当记者问到:小麦减产了,你怎么还乐呵呵的啊?吴化社笑着说,天气干旱,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农作物就是这样,很大程度上得靠老天爷给面子。现在把麦子收割了,就开始考虑下一季种大豆和玉米等耐干作物的事情。小麦减产了,说不定赶上好机会,下一季的大豆和玉米还能丰收呢!而且儿子和媳妇都很勤劳,地里的庄稼不耽误,利用农闲时间还出去打打工,每年也能挣回几万块钱。现在农民种田不交税,补贴又多,只要吃苦耐劳,日子是越过越红火的。
收获提前 强化服务
记者获悉,2011年,淮南市夏粮面积155万亩,受5月上中旬晴热高温天气影响,收获期提前。为适时组织小麦收获,防止穗发芽和烂场雨的危害,市农委于5月27日下午召开会议,及时贯彻省农委视频会议精神。会上,市农委要求各县区:一要立足一个“抢”字,不等不靠,迅速抢收抢打,千方百计缩短收割时间,争取主动。二要突出一个“快”字,千方百计保证有足够的机械投入抢收,加快收割进度。三要立足一个“严”字,严肃工作纪律,各级农业、农机部门划片包干,派出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夏收第一线,把握收割的态势,强化抢收指导服务。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确保特殊天气情况下抢收预案能够顺利实施。四要突出一个“禁”字,配合环保部门,加强秸秆管理工作,推广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技术。
预计今年全市将投入夏收机械5500台,机收面积达到150万亩。
图:联合收割机成为麦收主角,几亩地小麦不到一个小时就能收完。
(记者 李钧 张昌涛 苏国义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