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品牌路线,复制“曹庵草莓”成功之路
潘集酥瓜首次大批远销千里之外

淮南市潘集区农民杨文江,种了几十年的酥瓜,作为普通农民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今年,他种植的酥瓜,已经销售到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等地。和杨文江一样,大约有30多户瓜农首次有组织地将5000多斤酥瓜销售到了上述各城市。
今年,杨文江种植了十几亩酥瓜,收成预计在一万斤左右。往年,杨文江收获的酥瓜,基本都是在家门口销售,而今年,他种植出来的酥瓜,会在田间地头就用白纸和海绵套包装,然后装在一个精美的水果篮里,装车运往外地,其价格也比他销售给当地瓜果小贩高出2角钱左右,杨文江说,这样销售的酥瓜将会占到他酥瓜产量的一半。此外,杨文江可以免费获赠瓜苗,免费接受技术指导,只要他种植的酥瓜符合标准,就可敞开了销售,不用担心卖不出去,这样一来,杨文江不仅省去了很多麻烦,而且也节省了种瓜的成本。
杨文江获赠的瓜苗、接受的技术指导、酥瓜的销售去向,都是由潘集区酥瓜育苗基地提供的。这一基地是在去年12月初开始投资新建,隶属于一家名为亚鹏盛农的生态农业科技公司,杨文江成了与这家公司签约的第一位瓜农。
“瓜农们太辛苦了,挣到手的钱又很少”,潘集区酥瓜育苗基地负责人张军告诉记者,在成立酥瓜育苗基地之前,张军和众多瓜农一样,延续着老的酥瓜种植模式:低效率孕育瓜苗,等到5月份酥瓜大量上市,每斤价格迅速从几块钱跌至不到两块钱。
“怎么才能提高潘集酥瓜的价格?只有走出去,走品牌路线,把‘潘集酥瓜’打造成一个类似于‘曹庵草莓’一样的知名品牌”,张军告诉记者。
这个想法一直在张军的脑子里徘徊了3年。终于,在去年9月份,潘集区出台了一个令张军和酥瓜瓜农们振奋的政策:建一亩地的塑料大棚,政府补贴5000元;建连栋温室,政府每平方米补助200元,这一利好政策,让张军建酥瓜育苗基地的想法落地生根。
从去年12月份,张军的酥瓜育苗基地开始建设,到目前为止,和张军签约的瓜农已有30多户。张军已将30多户瓜农的5000多斤酥瓜卖到了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4个城市,价格更是高出本地酥瓜价格的好几倍。在张军看来,潘集酥瓜,正在复制“曹庵草莓”的成功之路。
图:村民们正在采摘酥瓜。
(记者 顾成家 马南南 记者 吴 巍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