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生部、商务部等七部门联合公告要求,自今年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添加两种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此前按照相关标准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的面粉及其制品,可以销售至保质期结束。
这就意味着,“面粉增白剂”终于被叫停,曾经散发着面粉香味的“黄”馒头开始回归市民餐桌。
在淮南市质监局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科负责人联系下,记者采访了淮南市众德利面粉公司,对面粉禁添增白剂的来龙去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众德利面粉公司总经理庞小东介绍,早在上世纪90年代,淮南面粉市场开始有了添加增白剂的面粉,那是从河南过来的。众所周知,河南是小麦主产区,面粉厂众多。当时,这些从河南过来的面粉蒸出来的馒头很白,光泽度也好,一下子受到市场的欢迎。有销路就有市场,这个市场很快做大,这种面粉成为主流,后来知道,这种面粉就是添加了增白剂。
据了解,其时,商业部在新的小麦粉标准里是允许添加面粉增白剂的,并一直沿用,卫生部确定使用标准为允许每公斤添加60毫克过氧化苯甲酰。面粉增白剂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从国外引进并开始在面粉中普遍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面粉增白剂主要是用来漂白面粉,使馒头面包类食品色白、起个、组织均匀。
但是,这种含有增白剂的面粉蒸出来的馒头不那么香了,自然的、含有原有麦香气息的馒头几乎绝迹了,只是偶尔在农村还可以吃到。市场上也很难买到不添加增白剂的面粉,这是因为小麦制成面粉讲究“出粉率”,符合面粉生产厂家的利益。
过量食用添加剂,存在着损害人体肝脏的危险。特别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反对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的呼声日高,淮南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连吃面也要吃增白剂,人一天要吃进多少乱七八糟的东西?就算没有害处,也是不用为好。”
面粉增白剂的争论由来已久,今年3月,旷日持久的争论有了结果,卫生部、商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公告,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添加两种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公告指出,“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范围。随着我国小麦品种改良和面粉加工水平的提高,现有的加工工艺能够满足面粉白度需要。粮食主管部门经过调查研究提出,我国面粉加工业已无使用过氧化苯甲酰的必要性。消费者普遍要求小麦粉保持其原有的色、香、味和营养成分,追求自然健康,尽量减少化学物质的摄入。因此七部门联合发布公告,撤销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作为食品添加剂。”
随着面粉“禁白”,越来越多的市民也从面粉“越白越好”的误区中走了出来。淮南市质监局食品科人员介绍,面粉现在的加工工艺成熟了,但并不是越白越好,面粉要白,就得把小麦的麦皮和胚芽剥离开来,只研磨剩下的麦粒,这样的面粉就会白,也就是我们平常吃的特一粉等。但小麦的麦皮和胚芽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E等,具有相当高的营养价值,现在提倡吃全麦粉,就是这个道理,全麦粉是小麦包括胚芽、麦皮一起加工出来的面粉,虽然颜色有些黄,但更有营养。
五一之前,淮南市质监部门全面开展了小麦粉生产企业禁用小麦粉增白剂政策宣贯和监督检查,要求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对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使用截止日期的有关规定组织生产,确保产品符合最新食品政策。目前,淮南市所有面粉企业的负责人都签定了不使用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的承诺书,下一步,质监部门将加大对小麦粉添加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的违法行为。
质监执法人员提醒消费者,好的面粉闻起来有浓郁的麦香味,摸起来手感细腻,一松手面粉会从手缝中自然流出,绝对不成团,而且正常的面粉白中带点微黄色。如果面粉白得异常则说明面粉里面含有增白剂。
新闻链接
面粉增白剂
面粉增白剂有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两种,实际上目前使用的主要是前者。面粉行业中普遍使用的过氧化苯甲酰具有强氧化作用,它可以缓慢地氧化面粉中的叶黄素、胡萝卜素,使其由略带黄色变为雪白,同时面粉原有的麦香味会消失,散发出“漂白剂的味儿”。
(记者 张雪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