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手牵着手蹦蹦跳跳走进课堂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可对于淮南市潘集区高皇镇段岗小学的段昌康小朋友来说,走进课堂却是件艰难的事情。因患有智障,他不仅每天要耗费比平常人多几倍的时间和精力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而且还需要年迈的奶奶每时每刻相伴……

他上学我上学 他放学我放学
3月30日,和往常一样,家住潘集区高皇镇段岗村、今年61岁的辛有兰在安顿好孙子段昌康坐到教室里以后,便站在窗户底下开始目不转睛地望着他。每次下课铃声响起,辛奶奶会第一时间冲进教室,拉着孙子出来上厕所或者是在操场上活动,等到上课铃响的时候再送进去。“中午的时间很紧张,因为还要赶着回去做饭,所以基本上都是背着他小跑回家,要不然下午上课就来不及。”站在教室外的辛有兰向记者描述说。而每天这样的“孙子上学我上学,孙子放学我放学”的日子,辛有兰已经从去年的9月1日坚持到现在了。
坐在教室里的段昌康比周围的孩子大一圈,在面对老师讲课的时候,显得比较安静,有时因为心情不好他还会摔自己的课本。据段昌康所在班级的班主任许萍老师介绍,由于智力存在障碍,虽然今年孩子已经9岁了,但仍只能在段岗小学的学前班学习。
他学到知识我很高兴觉得值
谈起这个孙子,辛有兰老人显得很忧虑,“孩子早产,不足六个月的时候就出生了。刚生下来只有二斤六两,当时连大夫都说可能活不下来,后来在保健院住了三个多月,医生说孩子是重度脑瘫,很难治。但家里人商量以后没有放弃,这一治就治了五六年。”老人回忆说。
据老人称,为了给段昌康治病,家人先后六次带着段昌康前往合肥省立医院,甚至还在2004年前往北京进行开刀手术治疗,不仅没取得理想的治愈效果,还承担了巨额的医疗费。从段昌康出生到现在,为了看病,家里所有的积蓄都花光了,外面还欠了很多钱。为了还债和维持家计,段昌康的父母没日没夜地摆摊做生意,希望能够赚些钱给孩子治病。
段昌康从出生到现在,几乎所有的衣食住行都落在老人一个人的身上。从每天清晨五点起床以后,拉着段昌康进行走路训练,到每天夜里料理他不能自控的大小便,慈祥的奶奶付出了太多太多。为了让孙子能够进学堂,六旬的老人不仅下了决心,更排除了万难,在去年秋季开学时终于让孙子上了学前班。“我就是想看着他能在这里多多少少学点东西,有时能够听孩子读出一两句儿歌,我真的很高兴也觉得很值。”辛奶奶抚摸着孙子的头,慈祥地说。
他的病能治愈是我最大愿望
眼下,看着一天天长大的段昌康,辛有兰老人无不憧憬地说:“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孩子能够治愈,能够继续读书,就算哪天我不在了,他也能够生活下去。”
对于老人的心愿,段岗小学的校方也表示,因为孩子目前还在学前班,等今年秋季升入一年级以后,学校会及时按照义务教育的相关要求,给段昌康办理城镇医保,从而减轻其医疗花费的负担。同时,许老师告诉记者,只要段昌康在其班里一天,她就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向对待其他孩子一样,直到小昌康离开学校的那天。
放学铃声响起,辛有兰老人又立刻冲进教室,当老人拉着段昌康走出教室门时,记者发现这时的小昌康紧紧地握住了奶奶的手,看着祖孙二人一步一挪地走在回家的乡间小路上,记者的眼睛湿润了……
图:放学了,奶奶拉着孙子的手回家。
(记者 王 玲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