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灯一小时能改变什么?据称,全球如果有1亿家庭关灯一小时,就将减少55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今年,淮南首次加入“地球一小时”活动,为了宣传3月26日20点30分至21点30分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安徽理工大学绿色协会的志愿者们忙碌着奔走着。





为了环保再苦也值
当天早上9时许,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绿色协会的志愿者们扛着多幅宣传展板来到北校区的喷泉广场,统一的宣传服装和宣传海报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不少同学都驻足围观。在志愿者们的宣传下,“地球一小时”活动让许多同学了解到了低碳环保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低碳生活。今年“地球一小时”的主题是“60+我的低碳环保”,许多同学都在低碳环保承诺墙上签下了自己的承诺:“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等,短短两个小时,承诺墙就被签得满满的。
据了解,很多宣传展板都是志愿者们自己动手制作出来的,他们从网上下载资料,集思广益,策划制作出了具有特殊意义的承诺墙。“因为同学们还要上课,这一切都是我们利用课余及休息时间做的,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低碳环保这项活动。”该协会会长张秋生称。
低碳环保政府先行
除了志愿者们自己做的宣传展板,记者还在一块空白的展板上看到了淮南市林业局、淮南市环保局及淮南市团委发出的关于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倡议书。能够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记者对志愿者们的积极态度更加敬佩。张秋生说,当得知今年淮南加入了“地球一小时”活动后,他们就积极筹划,因为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他们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全市能够统一行动起来,所以他们做了相关的策划书,分别带到了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及淮南市团委等多家单位,得到了大力支持,几家单位都在自家网站上贴出了加入“地球一小时”倡议书,淮南市环保局还以醒目的悬挂滚动形式贴出倡议书,得到政府的支持,这让同学们大受鼓舞,对于此次的宣传活动也更加用心。
熄灯一小时我们很开心
26日晚8点30分至9点30分是“地球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在这一小时内,关闭电源、不能用带电的电器,1个小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安徽理工大学北校区的同学们给出了答案。
晚上8时许,大学生绿色协会的志愿者们便兵分两路,一部分志愿者来到教学楼内,呼吁那些自习室内人数不多的同学尽量到图书馆或者集中到事先准备好的教室内去上自习,尽量利用公共资源,然后关闭不需要的灯,提高电源的利用效率。
另一部分志愿者则在喷泉广场安排相应的文体活动——灯谜会、趣味游戏、轮滑表演等。学校轮滑协会邀请了淮南市高校的一些个人和社团加入到这个活动中,进行花样轮滑表演,表演吸引了众多同学围观喝彩,很多学生当场就要拜师学艺,并且相互交流轮滑的经验和技巧!而四人三组的趣味游戏也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因为考虑学校是4人一间寝室,只有大家都出门才能顺利熄灯,因此志愿者们特地准备了这个团队游戏。而这个游戏也确实很成功,不仅增加了同学间的默契,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活动一直到十点才结束。据志愿者们统计,当天晚上共有750间寝室熄灭了灯,志愿者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学生助推淮南此次活动
当活动顺利结束后,大学生绿色协会会长张秋生显得既开心又疲惫,为了此次活动,张秋生已经两个多月没有好好休息了。淮南此次参与到“地球一小时”活动,是和张秋生的努力分不开的。虽然张秋生只是一个大学生,但家在农村的他却知道环保的重要性,2009年,张秋生得知“地球一小时”活动来到中国后,便想方设法联系到活动组委会,在今年2月初递交了申请,经过审核,在3月初,活动组提出要求让张秋生做一个关于“我和我的低碳好友”为主题的活动。为此,张秋生和大学生绿色协会的志愿者们牵手田五小、田一小共同进行了环保普及教育,并参加植树造林等低碳环保活动,一系列的努力,终于得偿所愿。3月20日,张秋生收到了活动组委会寄来的统一宣传海报和宣传服装,淮南于2011年正式参与到“地球一小时”活动中。
张秋生说他是外地人,因为在淮南念书,他想把最年轻美好的4年留在淮南,希望能够用自己的青春为淮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前方的路有许多坎坷,但能够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就是一个开始,将来他会和同学们一起为淮南多做贡献,让淮南更加美好。
相关链接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发起的一项可持续性的全球活动,号召个人、社区、企业和城市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旨在通过一个小小动作,让全球的民众共同携手关注气候变化,倡导低碳的生活生产方式。
2009年,“地球一小时”活动来到中国。北京的鸟巢、水立方,上海的东方明珠塔、世界金融中心,保定市政府大楼、中国首个太阳能光伏大厦——电谷锦江国际酒店,大连的星海广场,南京玄武湖、新街口,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湾等全国地标建筑都在3月28号20:30熄灯一小时。
2010年3月27日,我国已有33个城市加入这一活动。
2011年3月26日,我国80多个城市同时进行“地球一小时”活动,向世界传达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图一:志愿者举着签满姓名的宣传条幅。
图二:小朋友也签下自己的名字。
图三:大学生写下承诺贴到承诺墙上。
图四:熄灯后,大学生在做游戏。
图五:承诺墙上贴满了承诺书。
(记者 王 玲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