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12355”,陪伴青少年健康成长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12355”,陪伴青少年健康成长
【字体: 】 发布时间:2011/3/23 23:57:1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倾听心声 维护权益
“12355”,陪伴青少年健康成长

      第一个通过热线寻求面对面帮助的案例

      3月22日14时许,一位父亲拨打了“12355”热线电话,称自己的孩子有些自闭的倾向,希望寻求帮助,专业心理咨询人士立即联系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永于当日15时许给孩子进行了心理咨询。咨询结束后,记者和陈永进行了攀谈,了解了咨询的前后经过。原来,这名父亲一直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善于沟通,特别是上了初一后,和同学相处中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他担心孩子有自闭倾向,于是希望能有专业人士帮助解决。这是第一例通过热线电话预约面对面帮助的心理咨询案例。

      陈永告诉记者,作为心理咨询师,千万不可以盲目地判断孩子患上了什么心理疾病,而是应当学会倾听,追根溯源,了解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原来,这名孩子的父母都长期在外地打工,作为留守儿童,孩子常年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缺少父爱母爱的他渐渐开始封闭自己,本来就不善于沟通的孩子在进入初中一个新环境后,不适应的状况更加凸显,和同学之间的矛盾就激烈了。陈永说,敏感、心细加上自尊心强是孩子排斥群体、保护自己的主要原因。因此,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先让孩子小范围地展示自己,先从和父母进行的小游戏,和同桌进行的小作业开始敞开心扉,打开心结……

      陈永表示,心理咨询并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够解决问题,有很多家长对于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陈永希望自己能够进一步用专业知识为广大的父母和孩子做一些事情。

      第一家无偿为青少年提供服务的公益机构

     “12355”,这是淮南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热线电话,也是联系心理法律等专业人士和淮南市青少年的一个桥梁和枢纽,但是对很多不知情的人来说它却似乎只是一串陌生的数字。据了解,淮南市青少年社会公益服务中心是经民政局注册的淮南市第一家无偿为青少年提供公益服务的民办非企业机构,而“12355”青少年服务台就是依托这一服务中心,致力于青少年公益服务,引领青少年参与公益社会服务的平台。

      3月22日这天,记者也采访到了淮南市青少年社会公益服务中心的主任孔维钊。孔维钊表示,近几年来,有关青少年的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一机构和平台是完全出自民间,完全无偿地提供各类咨询和服务,就是希望能为更多的青少年和家长服务。记者得知,服务热线自2010年12月29日正式开通,今年3月份开始进入全面服务阶段,服务中心和服务台除了有3名工作人员以外,还有22名专业的律师以及23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作为志愿者无偿地提供服务。如果家长有针对孩子的学习、心理需要咨询的问题,青少年有关于自身权益等问题的,可以直接拨打“12355”,如果当时没有得到解决的,将可以和律师或者心理咨询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获得详细解答。

      第一次进社区志愿者赢得掌声一片

      淮南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正式开通运行后,为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共青团淮南市委于近期开展了服务台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以及进乡村的活动,而第一次进社区的志愿活动就赢来了掌声一片。

      3月18日,洞山新村社区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她就是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幼儿老师李蔚,李蔚的一场关于家庭教育的讲课拉开了青少年服务进社区的序幕。

      洞山新村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原本还担心为时不短的讲课会让大家感到枯燥,没想到,李蔚老师生动的讲课方式和贴近生活的例子把大家牢牢地吸引住了,偌大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连最后一排也有搬着凳子来听课的居民。很多居民一边听还一边记笔记,一位从事了多年教育的老教师感慨地表示:“当了这么多年老师,这才知道,在孩子的教育问题方面我还欠缺很多知识啊!这课听的值得,听的有用啊,应该给更多的家长和孩子们提供机会,都来听一听。”

      孔维钊对此表示,市民们对于这一志愿服务的满意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答复,今后他们会不定期地将最有用的青少年培养、教育、心理健康维护等课程带入社区、学校以及企业和农村,凡是有需要的地方,就会有志愿者服务。

      孔维钊最后告诉记者,这是安徽省唯一一家社会化运作为青少年服务的公益组织,所有的经费均来源于社会。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也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家长进行关注,让他们能为更多的人服务。

      图:服务台工作人员正在接听热线

记者 付莉荣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