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些食品是安全的?选择零食有没有辨别他们合不合格的方法?”3月11日,在2011年消费者权益日临近的当天,田家庵区第二小学专门请来市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为小学生们上了一堂形象生动的打假课,让他们学会如何在“吃”的方面,维护自身权益,远离“垃圾”食品。
为了使小学生们能够记住这些“垃圾”食品和劣质食品的辨别方法,工商人员专门带了一大箱子的假冒伪劣商品的样品,在课堂上让小学生们自己动手找“问题”。一些小学生看到自己平时爱吃的“辣条”、“小面包”,爱喝的饮料原来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都争着向老师说:以后买食品会仔细检查,再也不会购买“三无”产品了。“打假课堂”上,工商人员教会了小学生从购买食品的摊点,到关注食品的厂名、生产日期、保质期,加工方式等六个方面快速辨别伪劣食品的方法。小学生顾强告诉记者:听完这节课后,他知道了那些包装袋里放着赠送卡片的小吃,很多因为卡片的污染已经不卫生了,回家后他会告诉其他小朋友以后不要再买这样的零食吃了。
图为工商人员带着田区第二小学的学生一道做小实验,让他们直观地看到伪劣产品的化学变化。
(记者 苏国义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