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初,淮南市物价局与本报联合开办的“物价之窗”一经亮相,便引起广大读者的极大关注。目前,虽说“物价之窗”才刊发3期,却博得诸多市民的一片叫好声。一些市民对记者说,每当周五的《淮河早报》拿到手后,在浏览感兴趣的新闻后,就是仔细阅读财经生活版上的“物价之窗”所发布的淮南市区主要集贸市场商品报价表,以及部分药品最高零售价格表,通过这个物价之窗,不仅帮助市民较全面的了解民生商品价格的信息,同时还可以让广大市民在购买日用商品时,做到“价比三家”少吃亏。
为了切实办好“物价之窗”,及时向广大市民发布集贸市场民生商品价格信息,市物价部门首先就市民所关心的几个热点问题,开展了在线访谈暨网民座谈会:一是物价部门对当前物价上涨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的问题;二是涉及市民切身利益的具体价格问题,诸如市区主要集贸市场商品价格走势的问题;小区停车费、小区供暖费等等;三是关于价格政策业务方面的咨询问题,诸如药品零差率销售、物价上涨的原因等等;四是对如何进一步做好当前的物价工作献言献策的问题。在开展这一访谈互动活动中,市物价部门的负责人借助互联网平台,与广大网友进行了诚恳的沟通,即时回复了在线网友的提问20余条,并与现场网友代表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当面解答了现场网友的提问10条。
为了让广大市民及时从《淮河早报》的“物价之窗”了解到更多的市场价格信息,帮助更多市民明明白白消费。市物价部门还针对在线访谈时所征求到的网友意见和建议,在兔年伊始,就着手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及时分析价格走势,在价格异常波动时快速提出具体的预案,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二是对强化市场价格的监管,为了抓好这项工作,物价部门组成了10个检查组,增加了市场巡查频次,对价格欺诈、囤积居奇等价格违法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三是加大价格调节基金的价格救助力度,在往年的基础上,增加了价格调节基金的投放量,充分发挥价调基金在救助困难职工家庭和扶持“菜篮子”基地建设等方面保障生产生活的积极作用;四是全面推进价格公共服务工作,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价费需求,以进商场、进医院、进社区、进农村、进园区、进学校为主题的价格公共服务,开展价费公示和咨询服务,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收费和价格项目进行公示,方便查询,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最广泛地享有收费价格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市物价部门负责人在谈及与《淮河早报》联办“物价之窗”的初衷时,所说出的一番话,记者认为十分在理,该负责人说,物价工作在围绕市场,加强价格的监测、监管和预测,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同时,还应倾听民声,广纳民意,集中民智。之所以要在《淮河早报》开办“物价之窗”,其用意就是让广大市民在消费过程中,及时全面的了解市场商品价格信息,能够懂得“货比三家”,解决价格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尝试用政府有形的“手”引导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约束规范价格行为。
记者认真阅读了“物价之窗”所刊发的内容,欣喜地发现,其所发布的商品价格信息大都是来自市区内有一定经营规模、影响程度较大的农贸市场、大型商场、超市及连锁经营企业销售的商品。一位市民说得好,只要看看《淮河早报》的“物价之窗”,就可以知道哪个菜市场及超市里的猪肉、青菜的价格最实惠,哪些药品又降价了。
无疑,“物价之窗”不仅畅通了市民了解价格信息的渠道,更让市民在消费活动中,容易做到“货比三家”,明明白白消费。
(登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