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479种药品最高降幅达5成
“我在网上看到一条信息,说是9月1日起,咱们淮南的基层医疗机构也开始实行药品零差率了。这实施之后,常用药能降多少钱?哪些种类的药在‘零差率’的范围内啊?”9月1日起,本报热线电话响个不停,十多个电话都是来询问药品零差率政策的。为了给读者答疑解惑,记者相继采访了淮南市有关主管部门和各乡镇、社区医院。
“零差率”全面普及 百姓叫好又叫座
9月1日,基层医疗机构实施药品“零差率”政策正式在我市各县区38所乡镇卫生院、500余所村卫生室全面推行。实施当日,相关部门专门派出5个检查组对5个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实施的药品“零差率”情况进行了检查,记者也随同进行了采访。
一进入潘集区平圩镇卫生院,记者就看到该院的公示栏内张贴了实施药品“零差率”的政策以及院内药品调价前和调价后的价格对比,同时该院还在醒目位置用LED显示屏播放该政策的相关内容,让村民能更直观的看到该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好处。随后,记者又随同检查组来到了古沟乡卫生院及其下属的蔡庙村卫生室进行检查。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一些常用药品的价格均有较大幅度调整,最高降幅达5成。如双黄连胶囊由原来的8元降为6元,两瓶装速效救心丸由23元降20.3元,500毫升注射用葡萄糖也由3元降为1.6元。记者发现,一些非名牌厂家生产的药品价格较原先降幅较大,而一些名牌厂家生产的药品因为进价较高,所以降幅较为有限。
家住平圩镇的李大爷因患有冠心病,长年都需要服用速效救心丸,今天来镇卫生院买药时发现救心丸只要20.3元,比原来便宜了近3元钱。他说:“咱们农民以前有了小病都是忍着,现在有政策了,也敢来看病了。比如说,我这冠心病常年离不开药,咋一看速效救心丸便宜了3块钱好像不多,但是像我这样的一年也能省下百八十块呢。对这样的好政策,我们老百姓当然欢迎。”
淮南市卫生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所谓“零差率”药品,就是将药品按进价销售,不再加价产生利润,利润部分由政府补贴。
其实,早在2010年元月1日,淮南市凤台县、田家庵区便已成为了全省基层医改和药品零差率销售试点。两个县区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以及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时便配备和使用了国家、省基本药物目录和补充目录内的药品,并实行公开招标、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可以说这两个县区的老百姓,是淮南最早享受到“零差率”政策的人群。从试点的情况来看,百姓看病方便了,有了病也愿意及时就医了,半年多来,“零差率”在两个县区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
今年3月份,据价格部门首次监测数据反映,各项医疗费用均下降明显:凤台县、田家庵区人均门诊药品费用分别下降81.91%、23.79%;人均住院药品费用分别下降35.46%、26.23%;人均门诊费用分别下降84.66%、41.89%;人均住院费用分别下降40.83%、29.17%;个人承担费用分别下降37.66%、41.99%,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
从国家宏观政策来看,取消加价的药品“零差率”政策势在必行,旨在改革药品加成政策。“零差率”政策是新医改探索“医药分家”、化解药品价贵的一种积极尝试。下一步,淮南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稳健推进“零差率”,让老百姓切切实实享受到政策的阳光。
“零差率”药品究竟有哪些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道理,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零差率”政策确实蕴含着巨大的实惠。聚焦“零差率”,市民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零差率的药品究竟有哪些?”
记者从淮南市有关部门了解到,从9月1日起,共计479种“零差率”药品在我市基层医院销售。这479种药品出自《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省补充药品名单,涵盖普通输液、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用药、免疫系统用药、妇产科用药、中成药等7大类。这些药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药,以往报销比例较高。基本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市民们可以放心使用。
零差率政策一出,民众高度聚焦。聚焦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零差率”究竟能不能斩断医生与药商之间的利益链条,让药价真正的降下来。谈及这一疑虑,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此次出自“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基本药品将全部实行省级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取消药品加成,从源头上切断了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与药品销售商之间的利益链,使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
(记者 柏 雪 李 卉 实习生 张 琪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