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大学生绵竹之行记录成长日志
7月19日5点,安理大化工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从四川绵竹回到了学校。37个小时的乘坐火车,队员们满脸疲惫,可是面对记者,谈到在四川的日日夜夜,他们每个人都激动了。
同学们这次绵竹之行是为进行暑期大学生三下乡实践而开展的,在实践活动中,他们带去了淮南大学生最真挚的祝福,也收获了很多。领队李楠的话道出了这群大学生的心声,她说:“我们这次前往绵竹,做的事情是很有限的,但是我们带去的是整个城市的祝福。在绵竹,我们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离开那里后,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长大了,也更多的体会到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迫切地想把我们在绵竹的所见、所闻告诉给大家……”听着李楠的叙述,记者也被感染了,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大学生们的日志一起来回放他们的绵竹之行,感受那不曾远去的感动……
李楠:7月13日 和小朋友们做游戏
经过一路的奔波,我们今天抵达四川绵竹,受到当地企业、群众的热情欢迎,这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四川人民的热情好客。当地百姓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绵竹的文化及灾后重建工作情况。我们从中了解到“5·12”大地震灾后的重建已在这两年的努力中基本完成,在路途中我们看到幢幢的重建房屋,也有很多大型的建设正在有序的进行中,预计还有一年时间将完成所有重建工作。
13日下午,我们来到板桥镇的迪康乐幼儿园,幼儿园的康老师向我们回忆了地震时的情况和现在重建期的建设情况。康老师告诉我们,虽然大地震给孩子们留下了心理阴影,不过在老师及心理辅导人员的努力下,目前孩子们的心理状况已经改善得非常好。我们的队员穿着“海宝”的衣服走到孩子中间,孩子们很兴奋地围绕着“海宝”,像一个个快乐的天使。我们又拿出有关世博的宣传画板,向孩子们介绍世博的场馆,孩子们围着我们,争着回答场馆的名字,孩子们开心的笑容和天使般的笑声让我们感到很欣慰。在嬉戏玩耍中,从他们的身上很难再看到地震给他们留下的阴影。
短短的活动让我的内心发生了很大波动,自己的童年和那些灾区的孩子们相比是多么快乐啊,看到孩子们走出心理阴影,我们充满了欣慰感动,亲爱的小朋友们,相信你们以后会永远快乐地生活。
王淑颖:7月14日 从难抑悲痛到充满希望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
吃过早饭,八点钟我们准时出发。今天的行程很满,看来应该是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了!
第一站:汉旺镇——历史古镇而今成为悼念5·12大地震的一处遗址。
一直都认为自己不够严肃,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还会担心自己的表现。可随着车子的减速,坍塌的楼房和断裂的屋脊不断出现在眼前,让我顷刻间心情凝重。我设想过很多种的可能,但却没有一种可以堪比目睹真实惨状时心情的悲痛。特别是看到原东风汽轮机厂前的一口大钟因地震停转,将时间定格在两点二十八分……那个场景,真的深深撼动了我们在场每个人的心。眼泪毫不做作的在眼眶里打转,此刻依旧虔诚而且更加拼命祈祷:逝者安息!
进入汉旺镇,汉王刘秀的残损雕像映入眼帘,“刘秀征战群雕”中昔日威风的汉王雕塑只剩下了半截身子,雕塑的人头掉在地上,但眼神却依然坚毅地望着远方,也许这是他对这里美好未来的强烈信念和希冀吧。沿途同学们被那些四分五裂,面目全非的建筑震撼着,到了原镇政府遗址,三座楼房被毫不夸张的夷为平地,只有两棵银杏依旧安然……直到看到江苏援建的“官宋硼堰取水枢纽”,它的恢弘大气才稍稍中和了一点我们心中的酸楚。希望,总是有的!!
第二站:年画村——新农村新风貌
怕我们过于压抑,同时也为了让我们见识一下绵竹的新农村,负责人带着我们到了他们这儿引以为傲的“代表性新农村”——年画村。它是世界非文化遗产——“绵竹年画”的主要产地,村里古色古香的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建筑,墙壁上可爱的娃娃,帅气的京剧人物等等造型各异的年画让我们看的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很难讲清楚这里到底是别墅区还是农村。在这里丝毫找不到地震留下印痕,人们都是神采奕奕。年画都表现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也许就是这份美好,让我们坚强的年画村人活出了年画一样乐观幸福的桃花源式的生活。
接受了一上午绵竹给我们的震撼,下午我们就要主动做些什么了!
第三站:兴隆镇——开展捐赠和世博宣传
下午两点准时出发,前往兴隆镇。因为镇政府尚未建好,暂于原卫生院办公。镇党委副书记主持捐赠仪式,镇中选出了九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和七名地震中受伤的学生。安徽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徐国财教授代表学校为十六名学生每人发放一千元资助金,希望孩子们能继续努力学习,有所成就。与会的群众们激动和感激的神情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位志愿者,觉得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帮他们做些什么。
之前已经准备好了充足的材料,捐赠仪式结束后我们开始给当地的群众宣传世博会,大家都非常认真地听我们的讲解。很多叔叔阿姨得知我们不远千里赶到这里,都很真诚地拉着我们去家里喝茶。大家的热情也让我们感到好温馨,好快乐!
大爱无疆,多难兴邦!今天我最想说的就是:谢谢,谢谢绵竹,给了我这么多震撼和感动。绵竹的明天一定会被这些真诚乐观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绵竹乡亲们描绘的更加绚烂多彩!爱让我们同在,绵竹加油!
李楠:7月15日 一场座谈点亮明灯
今天,我们化工学院就业实习队和社会实践队一行十三人参观了兴远特种化工有限公司。
我们参观了兴远特化的生产一线,全体成员分为五组,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仔细参观了生产流程,工作人员细心地向我们讲解每一个生产环节,同学们也积极地思考、观察,向工作人员询问有关生产流程的问题,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所没有的东西。短短时间的观察,却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了很大的收获。
在参观完毕后,全体成员和兴远特化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不仅向我们介绍了该公司的发展历程,还向我们讲述了地震后艰难的重生历程。大地震震倒了他们所有的厂房,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生产线建设,于2008年8月投入生产。在地震中,该公司还发生了一件感人泪下的事:地震震倒了一些建在山上的库房,导致炸药外泄,需要紧急销毁。在当时余震不断,随时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员工们毅然绝然的积极要求上山进行销毁工作,最后经过几天艰苦奋斗终于完成销毁工作。
在这场深刻的座谈中,为我们点亮了一盏奋斗的启明灯,让我们更好地发奋前进。
李楠:7月16日 坚强的兴隆学子
今天上午我们再次前往了兴隆镇,与当地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在那里,我们的心灵再一次接受了洗礼。
在那里,我们结识了一位姓兰的一级伤残学生,他在地震中断了左手臂,并高位截瘫,虽然人生遇到如此大的挫折,但他没有放弃,仍然坚持奋斗,付出比常人多数倍的努力学习美术,现在已经成为一名准大学生。
几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也深深地打动着我们,虽然他们在地震中失去亲人,虽然他们心灵受到很大的创伤,但他们并没有被打垮,他们依旧坚强,在悲痛中不断努力学习。在和他们的交流中,任何鼓励的话都是多余的,他们的行动证明了他们的坚强。同学们和他们谈起了美好的大学生活,希望他们继续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结束此次四川实践活动之前,我们能在兴隆镇学校,经历这样意义久远的心灵洗礼,是一种荣幸,更让我们增加了一层珍惜生命的感悟。短短的交流深深地震撼着我们,让我更加珍爱生命。那时刻之后,我由衷地感到我们是如此的幸运;那时刻之后,我们更要振作精神,顽强奋斗。
(记者 李 卉 陆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