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凤台县基层关工委干部吴修朗
2005年从城关镇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吴修朗,本应颐养天年,可他却义无反顾地担任起了凤台县城关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的职务,而且一干就是5年。他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把“热心”与“爱心”奉献给了下一代。 近日,吴修朗在北京参加了由中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办召开的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20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并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成为淮南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基层关工委干部。回到家乡的吴修朗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他是网吧义务监督员的组织者 今年58岁的吴修朗,自2005年从城关镇领导岗位上退休后,一直担任该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职务。2003年,他还在镇党委副书记、镇人大主席岗位上时就分管关心下一代工作。当时人民社区有3位退休老同志到镇里反映该社区3家网吧通宵上网扰民的问题,引起了他的重视。通过多次说服动员,该社区有6位老同志愿意担任网吧义务监督员,凤台县文化局为他们办理了监督证。一年后,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观。随后,人民社区的此做法便在全镇推广。目前全镇已有60位老同志当上了网吧义务监督员,又选聘30名青少年网吧义务监督员与“五老”结对监督。 他是结对帮教工作的热心人 2007年以来,吴修朗先后多次组织镇和社区关工委的同志与镇里计划生育信息员一道深入居民家中摸排特殊群体青少年。截至目前,全镇共摸排出单亲、留守、特困、残疾、失足青少年160名。这160名青少年分别与9个社区的“五老”人员和辖区民警结上了对子。重点帮扶对象,吴修朗总是重点关注。中山社区的失足青年武某,年幼丧父,母亲精神失常。该青年经常在校园周边游荡、打架滋事、迷恋网吧。吴修朗请来辖区民警配合“五老”人员共同与他结对子。通过帮教,武某改掉了恶习,从外地厨师培训班结业后,吴修朗又设法安排他在一名“五老”人员亲戚的餐馆内就业。 他协调整治改善校园周边环境 早前,吴修朗亲眼目睹了凤台县一中、二中、城关一小等校园周边环境脏乱差的状况后,多次协调联合县文化局、工商局、公安局等部门联手带领中山、古城、青年等社区关爱工作团的“五老”人员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2007年以来,全镇共清理取缔无证流动饮食摊点22家,无照台球室5家、无照网吧5家。他携同“五老”人员对学校附近饮食摊点、商店发放宣传材料2100多份,倡议书1500多份,还签订了大量责任书,并组织安排“五老”人员白天在校门口巡查,夜间配合民警在学生晚自习放学时巡逻。 他亲笔起草筹集助学金倡议书 曾经,在每个新学期开始后,都有贫困学生家长找到镇领导要求给予救助,苦于没有专项资金,领导很着急。2007年,吴修朗以镇关工委名义亲自起草城关镇筹集助学助困专项基金倡议书,呈交给镇党委、政府研究同意后,带领部分“五老”人员深入企业、单位宣传。他多次组织城区私营企业主座谈会,宣传专项基金的筹集、管理和实用章程,经过他不辞辛苦的努力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3年来,全镇共筹集助学专项资金23万元,其中有18万元来自民营企业老板捐赠。3年来,得到镇专项基金资助的贫困大学生37名。 他曾身缠恶疾 在不知内情的人看来,吴修朗干起关工委的工作是永不疲倦。其实,他是一位身患食道恶性肿瘤施开胸手术愈后的病患,体质十分虚弱,白细胞总数一直偏低,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极差。但他一直很乐观,总是全身心地投入关心下一代工作。吴修朗已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他晚年的一项事业来对待。他常说:“有了事业就有奋斗目标,有了目标就会集中精力,就能产生忘我的工作热情。”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记者 罗静 实习生 王晓艳 通讯员 常开胜)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