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财经新闻 > 淮南承接产业转移投资优惠政策出台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淮南承接产业转移投资优惠政策出台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7/5 23:35:3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市发改委负责人对话网民解读新条例

      2010年4月2日,省委省政府为了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出台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皖发[2010]10号),打造出一个十分优惠的政策洼地。鉴于此,淮南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充分分析了我市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中所面临的竞争与机遇。适时果断地提出了“淮南市要出台比省委省政府皖发[2010]10号文更加优惠的政策以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洼地”的要求,并于6月18日出台了《关于承接产业转移投资若干优惠政策意见》(淮发[2010]29号)。这个政策的出台可以说认真贯彻了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但又结合淮南的实际,做到了比省里的政策更加优惠。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为承接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而打造出优质的政策环境和政务环境的决心。

     《优惠政策》从产业承接平台建设、产业创新、要素供给、财税金融、人才激励、现代服务业、环境保护、社保就业、政务环境等十个方面共36条做出全面规定。引起海内外客商高度关注和网民的热议。截至7月3日,网上点击率超2万人次,阅读量20多万人次,评论数百条。

      3日下午,在学习中共淮南市委、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承接产业转移投资若干优惠政策意见》暨市民心声优秀网管员评选网民座谈会上,淮南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花学筑在解读淮南承接产业转移投资优惠政策时,对《优惠政策》的背景和特点做了表述。

    《优惠政策》主要特点:该政策涉及面广、含金量高、突出创新、兼顾全面。淮南市不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为了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洼地”,以优质的政务环境和政策环境引凤筑巢。淮南出台了比安徽省公布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相关优惠政策更优越的新政策。许多政策高于全省,前所未有。

     《优惠政策》在保障建设用地供给方面,分别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动态管理,加强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统筹,有偿调剂建设用地指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开发区建设等方面,来保障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用地需求。特别强调了对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或2亿元人民币及以上的鼓励类产业转移重大项目确保用地指标,促使外来投资项目尽快落地。

      在支持开发区产业创新升级方面《优惠政策》表明:“对转移至开发区内创新型产业相关核心技术、重大装备研发项目,或重大引进技术、装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获得国家拨款的,给予国家拨款额50%、最高1000万元资助”等。

      在强化人才智力支持,“激励创新创业人才发挥更大作用”中,《优惠政策》第十九、二十——二十二条均高于全省水平和相当于合芜蚌自主创新实验区水平。这些政策将为转移企业人才资源保障提供良好条件。

     《优惠政策》含金量高。比如“自2010年起,连续6年,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自2010年起,连续6年,合作园区新增增值税、所得税市留成部分,全额补贴给合作园区”等。

      特别是在打造优化企业投资软环境方面。包括规范和简化产业转移投资项目核准备案程序,通过提供“一对一”服务和上门服务,建立考核奖励机制等,来提高项目服务水平和时限节点,提高效能建设,改善投资软环境,强化低成本优势等诸多优惠。
网民“阳光教育”在网上已连续发帖多次,此时他又建议说:“一、在今年的中国豆腐文化节期间举办承接产业转移投资优惠政策高峰论坛。二、在市政务大厅开辟承接产业转移绿色通道。”紧接着,他补充说道:“最好在媒介上开辟专栏,有问有回音。政策出台要落地有声。”

      网民“平安是福”表示:“政策好,关键在落实。有关部门要主动对接、跟踪服务、标准化服务。”

      花学筑对网民的提问一一解答,并进行深入交流。

(记者 张芳)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