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热线新闻 > 淮南网民力挺“大建设”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淮南网民力挺“大建设”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5/18 23:50:0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网上留言、晒“大建设”照片

      从今年3月份开始的大建设已进行的如火如荼,尤其是主城区提升工程开工以来更是将大建设推进了又一个高潮,也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主城区9条道路同时施工,虽然给市民带来了小小的不便,可大建设进程却得到了市民们的理解和支持。不少网友纷纷在“市民心声”网上留言力挺“大建设”,一些爱好摄影的“拍客”们还在网上大晒自己拍摄的“大建设”照片,希望用镜头来记录淮南发展的点点滴滴。

      网民留言力挺“大建设”

      在“市民心声”网上,记者看到虽然有少部分网友表达了对大建设带来不便的不满,可大部分网友还是对大建设发出了理解和支持的呼声。网友“爱你不是两三天”发帖说道:“我宁愿现在有些不便,也不愿意看到淮南停滞不前,眼前的建设就是为了城市的进步,为了家园的美好。”网友“巴达”也恳切地说道:“既然是‘大建设’,就难免会有一些非常规措施。作为政府相关部门,在日常交通等方面即便考虑得再周全,也未必能保证百分之百不出问题。因此在我看来,如此局面,既考验市政相关部门的工作作风和总体协调能力,也考验市民的理解力和包容性。为了城市脱胎换骨式的变化,作为市民,多一份耐心和理解一定是值得的。”

      在帖子中,记者也看到不少网友在支持大建设的同时,也对大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网友“和谐之声”发帖说道:“这几天在田家庵区看到了如火如荼的大建设场面,让人精神振奋。这正是淮南市大发展的号令信号。但是,社会宣传并不到位,从我接触周边居民看,大家都觉得突然间田家庵区已经成了一个大工地。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天天盼着淮南大建设、大繁荣,好让我们也能享受到大建设的成果。如果大建设不能让普通老百姓的实际收入增加,幸福感增强,居民文明程度增大,那么大建设的社会效果就不明显。劲可鼓不可懈,我们支持,希望大建设组织者,能把大建设协调好、协同好、组织好,抓紧时间,加快进度,为美好的淮南,大家一齐鼓与呼!”

      此外,一些网友还在帖子中提出了自己对大建设的希望。网友“水木”衷心希望在这次城市大建设中有“六角”:建设“到边到角”、绿化“金边银角”、整治“全面全角”、改造“背街背角”、质量“有拐有角”、市民“笑弯嘴角”。

      用镜头记录建设的点滴

      除了发帖留言力挺“大建设”外,一些爱好摄影的“拍客”们还专门奔赴大建设的各地施工现场,用镜头记录下了大建设的点点滴滴,并大晒于“市民心声”网上,与众多网友分享淮南飞速发展的历时进程。

      网友“rryu”就在“百姓生活”中专开一帖——“镜头中的淮南大建设,一个网民对淮南发展的纪实”,用一组组图片记录下了近年来淮南大建设中的各个施工场景。在帖中,他写道:“关于淮南建设和发展的方方面面我一直在关注,出于对摄影的喜爱,我也一直用镜头记录淮南发展的点点滴滴。在此单开一贴,发些自己前前后后几年间拍的一些图片吧,希望能记录一些淮南的点点滴滴的变化!”

      网友“rryu”的帖子立即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不少网友留言支持,并发出了“支持大建设、参与大建设,从我做起,动员身边的亲朋好友”的呼声。还有些网友也纷纷拿起相机走进了热火朝天的大建设中,希望为用自己的视角为淮南的明天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

(记者 柏雪)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