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节。
又是一段人们向逝去的亲人寄托哀思的日子。
就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双休日,记者在舜耕山脉的几个公墓看到,祭祀的人群已是络绎不绝,有些地方甚至已出现高峰现象。毗邻公墓的一些大路小道边,纸钱、鞭炮等祭祀用品随处可见。公墓里,鞭炮声声,焚香、烧纸的人很多,每个公墓都笼罩在烟雾之中,呛得人眼泪汪汪,似乎有一种喘不过气的感觉。
每年的清明时节,文明祭祀,平安清明已成为各级政府宣传的主题,更是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每年的清明祭祀活动中,都会发生一些叫人心痛的事情,诸如破坏绿地、毁坏树林、引发火灾、在城区大街小巷乱烧乱扔祭祀品等等,不知为何,这些不文明的祭祀行为就是难以禁止。今年3月28日下午,记者在泉山西边一片树林里,就看到几位市民在焚烧祭品,燃放鞭炮时引燃了树林中的杂草,随即,火借风势,越烧越旺,好在那几位上坟的市民齐心扑火,很快便将火势控制住。尽管如此,记者还是看到有许多小树被烧黑。
在记者的记忆中,每年的清明节,因一些市民不文明祭祀而引发的火灾,而出现的毁坏树林、绿地、农田等现象屡见不鲜,甚至还上演一些伤人的悲剧。有资料调查显示,每年的这个时节,历来是我国消防事故高发时段,在这个时段发生的消防事故中,有80%属于扫墓行为不当所致。
既然不文明祭祀行为会埋下诸多不安全隐患,因此,记者今天作此文章之用意也就不言而喻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明白,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清明节,其全部意义不仅仅是祭祀扫墓,还包含踏青、春游的内容。早在半个世纪前,大文学家老舍就清明祭祀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清明到了,处处桃红柳绿,且别忙着去烧纸,还是给逝者献束花吧……从这位文学大师的诗句里,记者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向亲人寄托哀思未必非要拘泥于形式,鲜花代表着春天和生机,也代表着文明和健康,让生活充满鲜活的色彩,毕竟也是先人对后人的希望所在。在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还应该提倡鲜花水果祭祀,不一定非要烧纸放炮,闹得乌烟瘴气。
近年来,我们国家已出现了一种很好的祭祀方式,这种文明的祭祀方式就是通过网络来祭奠亲人。近日,记者在一些祭奠网站上,就看到了一些人通过网络给逝去的亲人所写的具有浓浓亲情的文章,内容感人;还有一些人将自己人生中所遇到的有意义的事情写下告诉逝去的亲人,让人看了潸然泪下。
清明节临近,祭祀高峰也即将来临,记者不妨向各位正欲扫墓的人们再敬上一言:清明节本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节日,我们不妨献上几束鲜花,写下一首发自内心深处的小诗,将自己的绵绵哀思敬献给在另一个世界里的亲人,不要让滚滚浓烟,遍地垃圾搅得清明节不清明。
(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