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热线新闻 > 清明前夕淮南墓地“火气足”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清明前夕淮南墓地“火气足”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3/29 23:49:2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烟雾笼罩 鞭炮轰鸣

       “这哪里是寄托哀思,每次来扫墓简直就是‘打仗’,烟熏火燎不说,而且随时都要提防被鞭炮炸伤……”,3月28日,当市民刘先生在拨通本报热线电话后,他这样形容清明节前自己扫墓的狼狈经历。据了解,像这样的情形,在淮南市不少公墓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在呼唤文明祭祀的今天,焚烧冥纸、燃放鞭炮的传统祭祀方式目前依然大行其道。

      清明节前夕,记者前往本市几处公墓调查采访。记者在现场发现,几乎所有前来祭奠的人都带来了大捆小捆的冥纸,还有不少人提着鞭炮和烟花,等到祭祀开始,人们首先开始焚烧冥纸,随后便开始燃放烟花爆竹,这是大多数人祭祀的程序。

      这样传统的祭祀方式所造成的结果显而易见,现场到处都是吹散不开的烟雾,整个公墓笼罩在一片烟雾当中。记者在公墓里走了一圈发现,几乎所有的角落都散落一层层的鞭炮纸屑,前几天散落的纸屑还没有来得及清扫,当天燃放的鞭炮纸屑又覆盖在了上面。而燃放烟花时,大大小小的烟花直冲上天空,爆炸之后散落下来大量的小颗粒尘土落在了人们的头上,扫墓的人们为了避免这些尘土,都戴起了帽子或者将外套披在头上,还有不少人干脆直接拿出塑料袋套在头上。这样的祭祀程序也不断被重复,整个公墓里烟雾缭绕、鞭炮声不绝于耳。公墓里“文明祭奠”的招牌完全成了摆设。在通往公墓的道路两边,有不少临时摆设的出售鞭炮和冥纸的摊点,尽管出售鲜花的摊点也有不少,但冥纸和鞭炮的销售要明显比鲜花火爆得多。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前来扫墓的市民,多数人对于这样的祭祀方式并非完全赞同。前来祭奠先人的吴先生告诉记者,这样的祭祀方式既不文明节俭,还对自然环境构成了破坏,“惊扰了亡灵不说,还很容易引发山火”。但同时,几位市民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传统的祭祀习惯的确存在着种种不文明的行为,但人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祭祀方式,改变传统需要很长时间,祭祀方式的改变也同样需要很长的时间循序渐进。

      可喜的是,在记者采访中发现,一些文明、环保的祭奠方式已被几位80后的年轻人接受,他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更愿选择网上祭奠的方式祭奠亡灵,这种环保文明的祭奠方式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推广开来。

      图一整个公墓烟雾缭绕。
     图二人们扫墓时留下的鞭炮纸屑。

(记者 马南南 顾成家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