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潘玉良画展能源城受捧说开去

为期19天的潘玉良画展在淮南展出期间,引起了市民的普遍关注,由此也引出了一个话题:被称为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在能源城似乎已从遥不可及变成人们的自觉追求。高雅艺术的普及风暴也许已经到来。
[事件] 潘玉良画展能源城受捧
潘玉良画展展出期间,记者不止一次地来到市博物馆四楼身临其境地观赏。走进展厅,艺术氛围扑面而来,画展很特别地打造成弯曲长廊的样子,回环往复最后又回到起点,清雅静谧,真有点曲径通幽的感觉。记者有一次中午前去观赏的,本以为这个时间不会有人来观看画展,然而现实状况却大大出乎记者的预料,至少有十几人在画廊中细细观赏,有夫妻,有母女,大家都静静地看着,时不时小声议论着,还赞许地点点头,生怕破坏了这艺术气氛。参观者皆为传奇女子潘玉良坎坷的一生所感动,为她奋斗不息的精神而赞叹。一位参观者看了潘玉良的画作感叹:作为一名女性画家,她用表现女性躯体的生命力和躯体健康之美来强调女性的尊严,赋予了作品丰富的感情世界。
记者从画展承办单位淮南市博物馆了解到,潘玉良画展近20天连续向市民展出,一直受到市民的极大关注,甚至在大年三十,仍有很多人前去欣赏,春节七天假期间,画展接待的人最多。据了解,整个画展共接待2万余人次,平均每天有一千多人次。从市民的留言中,可以看到他们对潘玉良作品的体会。参观者武某还写下了一首七律表达感慨之情:玉良画展不寻常,身在异域爱家邦;铮铮铁骨华夏魂,献身艺术慨而慷。作品两千回故土,画坛艺苑吐华章;今日感思女画师,大千世界溢芳香。
[分析] 远距离欣赏造就“文化冲动”
潘玉良画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是在两节期间掀起了一股艺术热,那么这样的高雅艺术对于淮南市民来说到底具有多大的市场,如何来看待高雅艺术一路走高的受欢迎趋势呢?在画展结束后,记者采访了淮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孙献光,他仔细地向记者阐述了高雅艺术在能源城的一些情况。
孙献光说,很多人认为淮南市民的素质无法达到欣赏高雅艺术的水平,这是错误的观点,并不是能源城的市民不能够欣赏,而是长久以来高雅艺术进入淮南的机会实在太少,也没有太多此类的服务向老百姓提供,其实,数十年前梅兰芳来淮演出时,盛况空前,真可谓是万人空巷。近年来,高雅艺术渐渐正以较快的脚步走入老百姓的生活。近几年,淮南市举行过一系列音乐会,比如早几年举办的盛中国小提琴演奏会,以及去年举办的上海爱乐乐团演奏会,从反响情况看,效果都比预期要好的多,即便是商业演出,门票也是销售一空。
“这次,画展的效果出乎人的意料,这就说明,淮南的群众并不是没有欣赏高雅艺术的水平,而是一直以来都处于远距离的欣赏状态,他们或在电视上看,或是外出旅游时看,却很少身临其境地去欣赏,这就造成了一种‘文化冲动’,当有一个机会可以让他们大开眼界,汲取营养的时候,这种零距离的接触就会让这种‘文化冲动’爆发出来。”孙献光向记者分析了这样一种状态。
诚然,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长久以来积累了对于文化的渴求,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基础上就大大提高了对于精神层面的消费要求,一旦有了这样的机会和条件,老百姓的渴求心态就会转变成需求的状态,对于高雅艺术的追求氛围也就会日盛。孙献光说道,高雅艺术虽然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然而,对于能源城来说,一些硬件条件却还达不到,“比如《图兰朵》,比如《天鹅湖》,这样的大型演出需要的环声通道,乐器发声需要的自然传送效果我们根本无法达到,因此下一步工作就是必须加快这一方面的建设。”记者了解到,目前,筹备淮南大剧院的工作已经被提上了日程,加大淮南市博物馆的改造以及科技馆的建设都说明了艺术正在更进一步地被重视。
对于政府来说,尽可能多的运用自身的力量,结合社会的力量,为市民提供高雅艺术的环境,这是很重要的。孙献光说道,现在对于能源城的艺术发展来说,需要做的还很多,除引进高雅艺术外,培植受欢迎的本土艺术力量也很重要。他表示,淮南市的少儿艺术兴盛的现象,从另一个层面上也能够看出高雅艺术的传承性。淮南市也有不少优秀的青少年在全国各地演出,这就表明,能源城不仅可以引入高雅艺术,更可以将高雅艺术输送出去。
[现象] 特长班是艺术普及的助推器
放眼望去,能源城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接受各种特长的培养,绘画、舞蹈、小提琴等培训班里,小到三四岁,大到十好几岁的孩子比比皆是。
3月7日,记者来到市内一家比较大的乐器培训班,随机采访了几个孩子以及家长。
“现在学音乐美术的孩子越来越多,人家都学了,咱孩子也不能落后不是吗?”
“我以前就想学个钢琴什么的,但是没条件,所以想让孩子学学,有一技之长也是不错的。”
“以后光靠文化课好也是不够的,对于孩子自身气质的培养,我觉得还是要学些艺术性的东西,对于孩子的整体性塑造都是好的。”家长们如是说。
“想让自己自信,都说艺术气质是由内而外的,所以学点艺术陶冶情操,并拥有欣赏家的眼睛。”范同学的话道出了很多学生的心声。她们不再是简单的追星,而是从实质上去接近文化,接近艺术。
在田区某画室里,画室主人对记者说,现在学习绘画的孩子很多,他们画室几乎每天要给学生开课,现在的孩子理解力和领悟力都比较高,可见受到了不少熏陶。记者看到孩子们正在学习素描,一个个盆盆罐罐被描画的栩栩如生。家长王女士说,原本她也不是很懂美术或音乐之类的,陪同孩子学习了后,自己也算是入了门,去年她带孩子去看了淮南市新年交响音乐会,真正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必须承认的是,无论人们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和心理,高雅艺术的确已经和我们靠的很近了,它不再像以前说的文化奇葩那般遥不可及,而是就在我们身边。
[理性]高雅艺术更需要用心去体会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从事美术教育多年的淮南师范学院的老师,他们对现如今高雅艺术迅速飞入寻常百姓家也有自己的见解。倪龙娇老师是淮南师范学院美术系副主任,她记得自己上小学的时候,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美术课,教材也没有,就是老师在黑板上画,同学们随便在小本子上学上两笔,画的最多的就是小鸭子之类的东西。直到中学了,才接触到美术教材,但美术课或音乐课常常成了自习课,更别说什么欣赏绘画和音乐的名作了,条件不允许。只有上了大学后,才真正了解到什么是美术。现在的中小学不光有质量上乘的教材,而且美术课本更注重学生的欣赏和动手能力,所以孩子们在欣赏高雅艺术方面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美术系老师汪保群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今的人们似乎已经把诸如美术、音乐一类的高雅艺术当做自己的生活的一部分了。这次潘玉良画展在淮南能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从淮南近几年举办的音乐会、少儿舞蹈节等都能拥有众多的观众这一现象也能看出市民对高雅艺术的渴求。
如何才能更好地去欣赏那些高雅艺术呢?老师们想告诉大家一个普遍的道理就是:无论绘画、雕塑、音乐或其它艺术门类,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不同,感受到的美也不同。只要我们在欣赏它们时充分调动全部的审美触觉,用心去与作品交流,带着虔诚的心去接触作者的心就一定可以领略到艺术的魅力!
图为潘玉良画展(来自淮南市民博客)
(记者 付莉荣 陆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