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三·八”节,她们依然在忙碌着……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三·八”节,她们依然在忙碌着……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3/9 4:22:3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月,春意浓浓的日子,三月,属于女人的日子,阳光一天天明媚起来,女士们在这个季节也一天天明媚起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走过了一百年的历史。100年的历史,人类二分之一的女性,为了这个平等权利激昂奋进,谱写了人类进步发展史的新章。今天无论是事业上还是生活上,到处可以看到女性成为时代佼佼者的身影,她们默默耕耘,像男性一样去奋斗:她们不为人所知,却散发出一个又一个闪光点。“三八妇女节”当天,我们把镜头对准她们:在每一个平凡的背影之后,都凝聚着一种类似的坚持、努力和付出。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她们,了解、理解、尊重,然后——致敬!

      环卫工人依然不休息

      在街头人潮中,她们的服装颜色最显眼,但却很少会有人留意,她们每天不断地弯腰捡拾、挥帚清扫,她们是环卫工人,更是我们城市的“美容师”。昨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妇女节”,可她们的身影却依然忙碌在街头。

      昨日上午8时许,记者在泉山南路街头,看到环卫女工廖荣华和她的姐妹们正在忙碌。这几天天气反复变化,至昨日不但气温较低,还刮起了大风,廖荣华等人不得不用帽子、口罩、手套等进行“全副武装”。扫完一段路后短暂的几分钟休息,廖荣华便和姐妹们聚在一起小叙一下,对于她们来说,拉家常是她们舒缓劳累最好的方式。

      廖荣华家住化建生活区,昨日凌晨4点,她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来到泉山南路开始她一天的工作。从泉山十字路口至金家岭路之间的泉山南路路段,是廖荣华等人的责任区,她要在早上5点钟赶到路面进行清扫,并在7点钟之前将路面打扫得干干净净。

      “早上起来可冷了,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廖荣华告诉记者,清早打扫时整个路段几乎看不到一个行人,从上午8点钟至下午5点半下班,除午间休息2个半小时外,她们都要在这段路上来回巡视,发现垃圾及时清扫、确保路面整洁。

      廖荣华告诉记者,她做环卫工人已15年左右了,这期间每天都在路上,从来没有休息过,连春节也照常上班,就更别说这三八节了。但她知道这路离不开环卫工人,一天不清扫就会影响市容的整洁,因此,虽然廖荣华自己不能休息过节,但她还是真诚地祝福女性朋友们节日快乐。

      农村妇女依然在劳作

      昨日上午9时许,在206国道三和乡西瓦村路段的路边,52岁的妇女杨形英正和丈夫一同查看麦田,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做好清沟沥水工作对于处在此生长阶段的小麦来说极为重要。

      对于杨形英来说,昨天是“难得轻松”的一天。当日清晨5点多,此起彼伏的公鸡打鸣声划破夜的沉寂时,杨形英像往常一样早早地便醒了,但昨天她没有立即起床,而是躺到了6点半才起,这可比平时足足晚起了半个多小时。两个儿子家的三个小孩,一个刚刚满月,一个不满周岁,而最大的也才三岁多,平日里杨形英每天早晨不到6点钟就得起来照顾孙辈、张罗一大家子的早饭。恰巧头一天两个儿媳分别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因此杨形英得以享受难得的“悠闲”。不过,给老伴和自己做饭仍是她的事,家里的炊烟比平日晚了半个多小时后开始袅袅升起。

      吃过早饭,给家里的小猫、小狗喂食后,杨形英便和丈夫来到麦田查看。查看完3亩多麦田,回到家已是上午10点多,找出孙辈们留下的尿片、老伴头天刚刚换下的衣服,塞了满满一大脚盆后,杨形英开始清洗。

      洗完衣服已是中午,又一次刷锅淘米、生火做饭。吃过午饭,杨形英收拾好锅灶、碗筷后,便锁好大门,来到邻居家和其他妇女们聊天。

      秧苗得等到气温回升且天气放晴后才能培育,不需要照顾年幼的孙辈,杨形英多次强调这几天将是最轻松的几天。两个儿子,一个在市区做厨师,一个在江苏常熟做车工,每月都有几千元的工资,而她们老两口,依靠栽种近三亩地的黄瓜、豆角等蔬菜以及西瓜,每年也有七八千元的收入,杨形英家的生活非常安逸。

      杨形英告诉记者,农村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三八节,而她长这么大也从来没有过过这个节,在农村要过的只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和中秋,只有在这几天才会比较隆重和热闹。但即便在这些要过的节里,她们女性也是得不到休息,反而会加大工作量,因为得张罗更丰盛的饭菜。

      在三八节里,城市里的许多女性可以外出旅游、可以接受丈夫的鲜花,不少单位也能为她们放假半天,但对众多农村妇女来说,这一天似乎与她们无关。

      女教师依然在上课

      3月8日早上7时30分,田家庵区第二小学六年级三班的班主任时慧玲像往常一样准时走进校门,按下自己的指纹印,正常上班了。三八妇女节这天,许多和时慧玲一样的女老师都没能在家休息过节,因为一群可爱的孩子和忙碌的课程不允许她们休息。
一天四遍按指纹印上班,对于时慧玲来说并没有感到束缚。“三八节这天很多学校可能都不放假吧,尤其是小学。小学老师基本都是坐班制的,小学生不比中学生,他们的年龄还小,自我约束能力还不是很强,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注重他们的学习,更要在课外生活及其它很多地方对他们进行关注。”时慧玲笑着表示,“真要放假,我还不放心他们呢,一天都得牵挂着。”

     “有没有孩子送你节日礼物,比如鲜花什么的?”当记者问到时,时老师笑了,“鲜花没有,但是其他礼物倒是有的,孩子会自己动手做一些卡片表达心意。”她说,自己不允许学生们花钱给她买鲜花,因为花的都是父母的钱。“我曾在课堂上明确表示不收鲜花,只收自己做的小礼物,所以过节的时候,讲台上总会摆上一些孩子用心制作的小惊喜。”

      说到三八节这天还要上班,坚守岗位时,时慧玲并没有觉得什么不习惯,“心理上也不允许给自己放假啊,小学生从各个角度来说都是学生阶段较为重要的时期,言行举止都要时时进行引导,现在孩子的思想越来越成熟,自己更要像母亲一样随时给他们关怀,所以每一天都不能忽视。”

      女驾乘人员依然在坚守

      林洁和徐晶晶分别是122路公交车上的驾驶员和乘务员,3月8日这天,当记者表示,想跟着她们的线路,体验节日这天她们坚守岗位的生活时,她们笑眯眯地同意了。

      早上5点不到,两人就起床了,来到车站将车子发动好,一切就绪时,天还没亮,此时才5时40分,而对于她们来说,每天的情况都是如此。“相对于男性来说,女孩子做这一行自然要付出更多。”林洁表示,每天在驾驶座上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体力耗费有多大,可想而知。“每天中午只能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吃饭,其它的休息时间也只有十分钟的样子,我们还要打扫车内卫生,擦擦窗户什么的。”记者一边看她们工作一边了解到,122路车是安成铺开往九龙岗的,每一个来回要100分钟的时间,这100分钟里,对于林洁来说是一秒钟都不可以马虎,“一车乘客的安全啊,怎么能走神,眼睛疼了也不能眨,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林洁严肃地说,现在的天气冷还好,夏天的中午是最难熬 的,人又乏又困,但是必须要控制自己,不能有任何闪失。

      徐晶晶看起来年龄并不大,但进入这个行业也有10年了,对于工作已经熟悉的她在三八妇女节这天体会很深,“没法休息,大家这天都在忙忙碌碌坚守岗位,我们更是一样。爱人孩子在家祝自己节日快乐,这就够啦。”上午8时左右,公交车上的人流量最大,大家都赶着上班上学,车里人挤的水泄不通,徐晶晶的任务不光要售票,还要不断地疏导车里的秩序。几乎每到一站徐晶晶都要喊好几遍,嗓子不一会儿就哑了。

      说起坚守岗位,两人都笑着表示,今天过节,路上的人比平时更多,所以公交工作得更加谨慎。

      女民警窗口工作依然繁忙

      3月8日上午10时许,来到交警一大队的处罚室,记者看到,前来办理处罚手续的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而几位女民警则应接不暇地面对一张张手续,一个个问题,忙得不可开交。

      她们是交警一大队的民警,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处理交通违章车辆的处罚工作,马红是其中的一位女民警,她向记者介绍到,车辆一到年审前,车主都要了解自己的车辆有没有违章情况,并且会来到这里进行处罚手续的办理,或罚款,或扣分等等。因为这里的处罚室位于市中心,交通又很方便,所以每天办理的业务量都比较大,每天至少都要接待100余人,当记者采访时,她们已经接待了近50人前来办手续。

     “我们这是窗口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和人们面对面接触,问题多又杂,而且很多人前来办理处罚手续时心情态度都不好,但我们始终都要慢声细语。”马红她们告诉记者,“从到这里来,领导就一直告诉我们,我们是民警,穿着制服就代表一种群体,一种形象。”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当有车主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被罚款时,她们就要耐心细致地进行解释,有时候还要拿出条文给他们看,和善地答疑解惑。这项和群众零距离接触的工作虽说给姑娘们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却也着实体现出了警花们的风度和风采。对于妇女节这天她们依然不能休息,“为大家服务是我们的工作,只要大家理解,就是我们最好的节日礼物啦。”马红笑着说。

(记者 李钧 王玲 吴巍 付莉荣)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