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屡创新高的调解撤诉率,到全市首家推出的执行救助资金,潘集区法院用心奏出一首和谐曲——擦亮司法为民的一道道“窗口”
2月22日,正月初九,节后上班的第三天。记者在潘集区人民法院捕捉了新春新气象的一则信息:法院集中出动了20个人,4辆车,忙着走村下乡盯着集中执行这桩急事去了。
年前年后,正是出手集中执行的良机。据披露,仅仅4天时间,共执结新老案件17件,其中完全执结的11件,共执行现金19.3万元。就在虎年第二个工作日,跑片执行的法官们只凑合吃了一顿中饭,中午也没休息,晚上回来时已是比较晚了。
新春时节,法官们跃动的新步伐,汇聚着司法为民新机制的勃勃生机。
拜访庄严、肃穆的潘集区法院,拾阶而上,记者近距离目睹了这家省级文明单位亲近百姓的新容颜。紧临大门一角,便是便民诉讼和信访的导诉台——司法为民的第一道窗口。每日由值班法官引导当事人诉讼、来访和提供法律咨询。清爽的立案接待大厅,一眼望去设有不少座椅和吧椅,方便当事人休息、等候和立案。便捷的立案、收费“一站式服务”模式,能够确保当事人当天立案,减少当事人讼累。
近在咫尺的接访室、候访室,一个个细微的变化流露着浓浓的人情味。这里,添置了座椅、饮水机,配备了内部电话、电脑设备,提供了笔墨纸张、纯净水等等,还安排了灭火器、急救药箱等应急用品。据了解,潘集区法院特地调整出两间办公用房,投入近3万元,用于接访和候访两室的建设。这两个司法为民的“窗口”,亮起来了!
承载重任的潘集区法院信访接待室,是着力浓缩司法人文关怀的“窗口”,曾被省高院授予“文明接待室”称号。每月两次的“院长接待日”,已调整工作日随时接访和主动约访。法院确定班子成员包案负责,采取开门接访、带案下访、预约接访、联合接访工作。近两年来,这个法院没有发生一起新的涉诉信访案件。
“和颜悦色,和和美美,和风细雨,万事和为贵。”20多平方米的调解室,营造着一股浓郁的和谐文化氛围。据潘集区法院的黄辰院长介绍,这间调解室使用率蛮高的,最多的一天都要用上三四次。其中八成左右,都用于化解婚姻家庭、损害赔偿、债权债务的纠纷。
“人世间,和为贵,纷争起,非人意,解矛盾,用法律……用心奏,和谐曲。”墙上悬挂的这首《调解三字歌》,对刀枪相见的双方当事人更像一场息火的潇潇春雨。暖流涌动的调解室,是普法的“窗口”,是和谐的“窗口”啊!
和谐之窗,彰显调解特色。75%!这是贯穿着“以和为贵”理念的调解撤诉率。2009年,潘集区法院以调解和撤诉方式结案的民商事案件1032件,调解撤诉率同比增长6.2%,再创历史新高,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案结事了。特别是成功调处了67户业主起诉房地产开发商迟延交房纠纷、16名中学生起诉的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等,赢得了当事人的好评。
和谐之窗,尽露民生亮色。去年实施司法救助案件28件,决定减免缓交诉讼费4.6万元。针对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而特困群体债权人生活得不到保障引发的涉执矛盾,该院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执行攻坚面临的难点,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于去年10月专门拨付10万元资金。潘集区法院在全市基层法院率先设立了执行救助资金,用于特困群体的生活困难救助,已及时对符合救助条件的首批2名特困申请执行人发放救助款6400元。
和谐之窗,渐显便民本色。这个法院组织法官深入企业、乡村和田间地头巡回审判7次,深入乡村现场调解100多起纠纷。熠熠生辉的国徽下,迸发着法院前面“人民”二字沉甸甸的分量。
擦亮司法为民的一道道窗口,潘集区法院借助春风传递着温馨般的信息:今年1月,民事案件已结案85件,其中调解撤诉的77件。又创新高的调解撤诉率,为新的一年开端增添了一份和谐!
(记者 胡金陵 苏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