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种非处方药,全是进啥价卖啥价——新设便民药房 让三和乡农民分享更多实惠
真新颖!乘着基层医改的东风,一家特殊的便民药房,在田家庵区三和乡卫生院内面世。百余种非处方药,全是进啥价卖啥价。
真便捷!不需要排队挂号,不需要大夫开处方,走到柜台边,你看中所选的药,付了钱就能买到零差价的药品。三五分钟,就能搞定。
真及时!作为基层医改试点区——田家庵区辖属的三和乡卫生院,从今年1月1日起彻底取消“以药养医”,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包括基本药物307种,补充药品172种。第二天,乡卫生院又把便民药房推到百姓面前。
踏进整洁、清爽的便民药房,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也是记者最想问的问题:药价的高低咋样?随便问了一组实施零差价前后的药品标价,降价的幅度都比较大。譬如,维C银翘片,0.25元一小袋(原价0.40元);三九感冒颗粒,8元一盒(原价10元);健胃消食片,5元一盒(原价6元);蛇胆川贝液,1.2元一盒(原价1.8元);感冒胶囊,1元4板(原价1元3板)……
便民药房的诞生,担当的不仅是“便民”这一个使命。在基层医改具体操作时,三和乡卫生院确定了9名正式在编和8名临时聘用人员为初聘对象,又打算提供7个岗位通过市人事部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与此同时,还对不符合聘用的人员进行妥善安置。其中,通过设立便民药房的办法,增设了新的就业岗位,安排了分流人员。
吴庆山,就是便民药房的首位新店员。今年40岁的他告诉记者,1990年他就进入乡卫生院药房工作至今,但一直没有取得执业资格。他对这次分流后的岗位比较满意:“方便群众嘛!刚开始群众不了解,每天买药的只有两三人,现在一天之内买药的已有20人呢。”
柜台上,放着一张缺药登记表,看到有的顾客所选的某种药缺货,吴庆山便当场询问其姓名及电话号码,等到增补药物后便打个电话通知顾客来买。便民药房开设整整一个月,已由原来的100种增加到120种。
与分流人员吴庆山不同的是,许多医护人员如愿竞聘上岗。有了财政保障后,乡卫生院的工作人员成了吃“皇粮”的人。为了防止“端铁饭碗”、“吃大锅饭”的苗头露出,三和乡卫生院在管理上动真的,大力推行“能者上,庸者下”的全员聘用制和末位淘汰制,在全院职工中开展“服务明星”评选活动。郑义强院长说:“这一点摸着石头过河,走在前边,真正具有绩效考核的作用,群众绝对受益啊!”
外科主任卜相玉、护士长王彩虹,连续两个月均被评为“服务明星”。曾经在煤矿医院担任过18年院长的卜相玉认为:“通过评比‘服务明星’,服务态度比过去普遍改善了,对所有医护人员都有促进,对先进有个压力。”而年轻的护士长王彩虹,也有同样深刻的印象:“目前,乡卫生院有了浓厚的竞争氛围。大家普遍都有一颗上进的心。实行基层医改后,门诊人数有所增加,卫生院增设了病床,输液大厅也有了空调。农民享受的实惠越来越多了。”
开辟便民药房、评比“服务明星”这两桩事,让基层医改这件暖心窝的大事更暖人了。
(记者 胡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