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1月,安徽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正式启动,此次改革的重点包括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体制、人事、分配、基本药物、保障制度等,使其回归公益性。通过这项改革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机制,确保恢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顺利建立实施,确保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从2010年1月1日起,安徽省32个县区全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这意味着基层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潜规则”已被打破。在我市,田家庵区和凤台县成为本次新医改的排头兵。
“你这药咋这么便宜,不会是假的吧?”家住三和乡的王体厚怎么也想不通,在三和乡中心卫生院的“便民药房”内买一支8元钱的三九皮炎平软膏,竟然比外边的药房便宜了4元钱。当工作人员向他介绍这些药品属于新医改政策中的零差价销售的药品时,王体厚笑着对记者说:“真没想到,光是听说了药要降价,总以为是假的。今天算是被我碰到了,回去和家人说道说道去。”王体厚所在的三和乡,仅在乡街道就有十余家私人诊所和3家药店,以前王体厚买药看病都是到附近的小诊所去,因为那里“比较便宜”,当得知了一些药品实行了零差价销售后,他表示以后就到乡卫生院去看病了。
"新医改让我们农民得到了大实惠!"
新医改政策实施后,三和乡中心卫生院作为田家庵区唯一一个乡镇中心卫生院,立足该院的实际情况,为当地居民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记者在三和乡卫生院就诊大厅看到,在醒目位置公布的基本药物价格公示牌上,标注的是新医改后各种药物的进货价格,而原先在同样的位置,公示的却是药物经过加价后的卖价。据该卫生院外科医生鲁锋介绍,原先标注的价格都是在进价基础上上调了15%后再出售给市民,如今这里公布了306种临床常规用药和187种补充药品的进货价格,让市民能一目了然知道所购买的药品价格。如护彤冲剂已由原先的8.5元下调至6.6元、甘草片由6元下调至4.5元,三九冲剂由10元下调至7.8元……据了解,新医改公布的493种零差价销售的药品降价区间在几角至7、8元不等,药品价格降幅达到30%。
在该卫生院的住院部记者发现,这里已经是人满为患了,据该卫生院院长郑义强介绍,他们刚增加的5张床位也已经投入使用,目前医院已经趋于饱和。家住三和乡横塘村的吴庆江由于小肠气已住院治疗4天,刚做完手术的他安心地在病房里养伤。他告诉记者,要是没有医改,他做完手术就得回家休养,自己掏腰包住院那就是烧钱。他后来听说国家实施新医改后,一些药物价格按照进价销售,并配合自己办理的新农合,他心理盘算着能省下不少钱,于是就在乡卫生院做了手术。“光药品就报销了75%,手术后到现在省了2000元哩!国家这个政策让我们农民得到了大实惠!”同样受益的还有土楼村的张忠霞,她的孙子也是由于小肠气需要住院手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她一直在是否给孙子做手术的问题上左右为难,恰逢国家新医改政策出台,让她孙子的手术各项费用节省了近一半,张忠霞激动地对记者说,“我对这项政策太满意了,医院医生服务态度也好,我打心底感谢政府!”
“新医改后,我们医生的干劲也足了!”
对新医改政策有着切身体会的还有不少医护人员。据院长郑义强介绍,实施新医改后,该院根据政策核定了31个编制,分流了4名非医护专业人员,并拿出7个岗位面向社会招聘一些临床紧缺的医生。为了缓和分流人员的抵触情绪,该院创新成立了一个“便民药房”,专门销售零差价销售的非处方药,并将部分分流人员安排进药房工作,据了解,此举在全省也属于医改中一大亮点。而零差价销售的处方药则根据规定加收1元的诊查费和0.8元的挂号费。
对于此次医改,该院的鲁锋医生也有自己的看法,从医学院毕业后,他已在该卫生院从事外科诊疗5个年头,工资从一开始的几十元至几百元,一度让年轻气盛的他感到很茫然。新医改政策实施后,像鲁锋这样专业医护人员受到了重视,“这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工资有保障了,我们心里也踏实了,没有后顾之忧,我们的干劲也足了。”此外,该卫生院还聘请了两名大医院的退休外科主任担任教学诊疗工作,把像鲁锋这样有干劲的青年医生培养出来。用郑院长的话说就是:“让认真有为的医生过的舒心、开心;让混日子的医生过的闹心、担心。通过医改引入了竞争机制,全员实行聘用制,打破了大锅饭,医生能不能留岗,市民说了算!改变了市民认为医疗机构服务态度差的看法,让医护人员对得起自身的职责。”
郑义强作为一名区政协委员,也将此次新医改中遇到的一些情况作为提案做了汇报。他提出,一些市民反映,有些病如果用零差价销售药品范围内的药反而看病成本有所增加,如有退烧功能的药品来比林粉剂的价格需要3.5元一瓶,而原先用的氨基比林针剂却只要0.2元一支。他希望上级部门能否综合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将零差价销售的药品扩大至新农合药品目录中规定的一些药,扩大一些价格较低且药效较好的临床用药的招标范围,惠及更多市民。
15分钟就医圈,让市民就医足不出社区
此次新医改涉及田家庵区洞山街道、淮滨街道、朝阳街道等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若干个卫生服务站。记者在洞山社区卫生服务站了解到,新医改后这里每天的人流量都有所增加,一些感冒发烧、头疼脑热等症状的患者也不再扎堆大医院,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医疗资源的配置整合。
家住洞山地区65岁的王秀芹大妈由于高血压,隔三岔五就往大医院跑,医药费没少花有时还要麻烦自己的孩子接送、买药。如今,王秀芹大妈感觉身体不舒服了,步行3分钟就能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量个血压,询问下症状,医生不仅 对王大妈平时的饮食做了一些调整,还建议大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王大妈感慨地说:“在大医院有时都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这里离家也近,自个就能来了,瞧个病开个药的也方便。你瞧,我经常吃的降压药也比原来便宜了许多,这新医改就是好!我们这些慢性病患者的体会最深了。”
此次《田家庵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革试点方案》中,将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一项重点内容。方案中不仅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对辖区内65岁老人进行登记管理、开展特殊人群心理健康咨询等公共卫生服务外,还要提供家庭出诊、康复服务、社区现场应急救护等基本医疗服务。打造“15分钟就医圈”,让市民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医疗服务。
两县区稳步推进新医改
据田家庵区卫生局医改负责同志介绍,目前,田家庵区5家乡镇卫生院通过定岗定编,共拿出32个医护专业技术岗位面向社会招考,涉及内外妇儿等9个专业学科,同时要求报考人员需要有相关的学历证明和职业资格,年龄也限制在35周岁以下,并通过“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全面考察应聘者。
此次凤台县新医改政策涉及17家乡镇卫生院,230个行政村,辐射全县60万人口。目前,凤台县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正有序地开展中。
作为新医改政策的基层参与者,院长郑义强也用自编的一首顺口溜说出了新医改的“百姓心声”:药价贵,几十年;老大难,终变脸;进价卖,还不算;新农合,要补贴;新千年,新气象;好事情,一桩桩;从中央,到地方;老百姓,最风光。
图为:三和乡中心卫生院的“便民药店”让村民得到实惠。
(记者 李舒韵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