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杨公镇农民农闲闲不住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织密防止添加剂滥用安全网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杨公镇农民农闲闲不住
【字体: 】 发布时间:2009/12/22 0:08:2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12月19日一大早,记者随第33次“问计于民”座谈会的20余位网民一起,做客杨公镇,看一看那里发生的变化。

      在波光粼粼的瓦埠湖上,记者看到了村民们正在维修捕鱼船、织补渔网,他们等待着下一个捕鱼季的到来,届时,毛刀鱼、瓦虾、银鱼“瓦埠湖三秀”也将丰富市民的餐桌;在陈苗村的塑料大棚里,记者看到从日本引进的“丰香”品种的草莓。据村民陈钊介绍,再过半个月,这些草莓就能上市了,平均每亩能净赚8000元钱,全村1500亩草莓能让该村赚个盆满钵满。陈钊告诉记者:“我们种植的草莓品种成熟期早,采收期长,从12月份能采到明年6月,过年就等着在家收钱哩!”

      在“农家书屋”里记者看到,村民赵明富正在研究水稻种植技术,他告诉记者,“杨公大米”如今已形成品牌优势,自己打算在农闲时间多学点技术,来年多开几亩水稻田。据了解,杨公镇近年来积极发展民营经济,以“瑞丰源米业”和“继山米厂”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企业分别与农户建立了订单供求关系,逐步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解决了周边农民卖粮难的问题。

      该镇负责同志自豪地说,“现在,农户家家都在农闲时节都忙着搞特色养殖、赚大钱,镇政府着力引导农民科学养殖、种植,加上体育文化设施和农家书屋的建设,极大地丰富了农民农闲时节文化生活!”

  图:热心的网友在杨公镇的塑料大棚内参观草莓种植。

(记者 李舒韵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