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9日一大早,记者随第33次“问计于民”座谈会的20余位网民一起,做客杨公镇,看一看那里发生的变化。
在波光粼粼的瓦埠湖上,记者看到了村民们正在维修捕鱼船、织补渔网,他们等待着下一个捕鱼季的到来,届时,毛刀鱼、瓦虾、银鱼“瓦埠湖三秀”也将丰富市民的餐桌;在陈苗村的塑料大棚里,记者看到从日本引进的“丰香”品种的草莓。据村民陈钊介绍,再过半个月,这些草莓就能上市了,平均每亩能净赚8000元钱,全村1500亩草莓能让该村赚个盆满钵满。陈钊告诉记者:“我们种植的草莓品种成熟期早,采收期长,从12月份能采到明年6月,过年就等着在家收钱哩!”
在“农家书屋”里记者看到,村民赵明富正在研究水稻种植技术,他告诉记者,“杨公大米”如今已形成品牌优势,自己打算在农闲时间多学点技术,来年多开几亩水稻田。据了解,杨公镇近年来积极发展民营经济,以“瑞丰源米业”和“继山米厂”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企业分别与农户建立了订单供求关系,逐步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解决了周边农民卖粮难的问题。
该镇负责同志自豪地说,“现在,农户家家都在农闲时节都忙着搞特色养殖、赚大钱,镇政府着力引导农民科学养殖、种植,加上体育文化设施和农家书屋的建设,极大地丰富了农民农闲时节文化生活!”
图:热心的网友在杨公镇的塑料大棚内参观草莓种植。
(记者 李舒韵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