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1234”工程让劳动者个个成才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1234”工程让劳动者个个成才
【字体: 】 发布时间:2009/12/13 23:29:3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技能培养 路在何处

      记者日前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年培训合格技能人才达到4.2万多名,其中,农民工2.6万名、中级工1.3万多名、高级工3000多名、新技师450多名。全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2%,其中,技师已有2354人,高级技师达83人。我市人才队伍日趋壮大,主要是靠“1234”。这“1234”到底是什么呢?

     “1”是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主体作用,鼓励支持企业创造青年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如淮南矿业集团举办万名“青工技术比武”活动;鼓励支持企业创新高技能人才成长模式,如淮化集团实施的“百名技师”培养工程,国投新集集团创办的“技师论坛”;鼓励支持企业营造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如淮南矿业集团选拔百名“技术大拿”,每人每月享受1600元的岗位津贴。

       “2”是充分发挥两个活动导向作用,组织实施“名师带徒”活动,22家企业70名技艺精湛的高级技师或技术能手和青年技术工人结成对子,在生产一线上“传、帮、带、教”,“比、学、赶、超”。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举办淮南市职业技能大赛,从全市各类行业、企业和技工学校中挑选600多名优秀技术工人、农民工和在校学生一起切磋技艺、展示技能、交流经验,使一批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3”是充分发挥三种机构基础作用,通过鼓励企业投入,争取财政支持,两年来全市为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投入基建、设备购置资金5000多万元,各类培训院校的实训能力和培训质量明显提高。如淮南煤炭技师学院首批培养的百名技师学员,即将奔赴工作岗位;安徽省工业高级技校780名毕业学生,中级工证书获取率和就业成功率均达98%以上。

       “4”是充分发挥四位一体联动作用,积极推行“培训、鉴定、发证、就业”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努力做到培训一批、合格一批、发证一批、就业一批。如今年市公共实训基地、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市职业介绍中心实行办公、服务一体化,方便了求职者参加培训、鉴定和择业。目前,已培训城乡劳动者4354人,培训合格4136人,技能鉴定3053人(不含参加全国技能鉴定考试学员),获得技能证书2650人,学员培训合格后就业率达80%以上。

(记者 李舒韵)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