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热线新闻 > 新景观令游人神清气爽不文明行为却使新景减色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新景观令游人神清气爽不文明行为却使新景减色
【字体: 】 发布时间:2009/11/10 23:32:2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生态修复后的老龙眼水库

      “菊风台”、“荷香鱼跃”、“芦荻双桥”、“跨虹谷”、“梦蝶坡”,想想这一连串唯美动听的景观名称,想必您已经心驰神往。明年春暖花开时节,这些景观名称将陆续从设计图上的效果照片成为现实中的坐落于老龙眼水库的旖旎风光;而现在,建筑工人正在为尽快建成这些景观而紧张施工。

      和几年前老龙眼水库的破旧景象相比,现在的老龙眼水库的面貌已经让许多市民满意。2005年前后,有人在水库南岸建起了两排养猪场,养猪场的粪便流进水库边的一个个大粪坑,粪坑边埋着的塑料管又将大量粪便排进水库。老龙眼水库由于长期受到粪便的污染,臭气熏人,水体无自净能力,各类指标均严重超标。再加上附近的某些企业超采地下水造成泉眼水源干涸,老龙眼水库面临着水平面下降、水量减少甚至干涸的危险。

      11月6日,记者来到老龙眼水库,波光粼粼的湖面、仿古的舞榭亭台、来往穿梭的老人和孩子、笔直站立的香樟银杏、心无旁骛的垂钓人,眼前安静和谐的画面让前来观光的游人心情愉悦。记者从西侧路面拾阶而上,沿着湖区绕行,先后经过近些年建成的楼台和新铺设的平整路面,尽管是上午时分,还是有不少市民前来休闲观光。一位拿着收音机、带着孙子来遛弯的老人告诉记者,由于家住附近,水库的变化一直看在眼里;现在的老龙眼山清水秀空气好,树多,鸟也多,经常来转转对身体好。

      目前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建筑和风光大多是在2007年年底修建完工的,作为泉大资源枯竭矿区环境修复一期工程的重点项目,修复老龙眼水库的生态区工程于2007年3月全面开工,第二阶段的施工也已在此后陆续展开。

      第一阶段的老龙眼水库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从今年7月开始再度开工,预计将在明年3月份竣工。按照施工规划,“菊风台”、“荷香鱼跃”、“芦荻双桥”、“跨虹谷”、“梦蝶坡”等景观将陆续与游人见面。

      记者在现场走访发现,一些“你情我爱”的字句和脏话如今又刻在了新近建成的建筑上。记者在一处仿古建筑的木质长凳上看见,刻画的字迹几乎已经爬满了长凳的平面。在现场,两名工作人员正在用紫红色的颜料涂抹那些文字,这些涂抹的痕迹像是一道道伤疤,远远看上去格外显眼。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工作近似重复劳动,他们这边涂抹完毕,那边又会有少数缺失公德的游人再次刻画,真不知这种情况何时才能是个尽头?

(记者)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