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突如其来的强对流天气袭击我市,给我市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之际,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协助各级政府防灾救灾——狂风暴雨中挺立的脊梁
一份传自气象局的一周天气预报,一份全体机关人员24小时值班安排表,一份全市灾情信息和救灾状况简报。这是从6月5日以来市民政局每一位党委成员和相关职能科室办公桌上的必备资料。在连续经历了3次强对流天气的抗灾救灾之后,他们丝毫没有放松警惕,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可能再次发生的强对流天气,全市民政部门将为政府当好参谋,密切关注气象预警,及时报送灾情信息,全力以赴抗灾救灾,协助政府把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6月5日、7日、14日,我市连续遭遇强对流天气,瞬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倾盆,局部达到11级的大风裹挟着暴雨、雷电、冰雹肆虐锦绣大地。
强对流天气为我市带来的灾害触目惊心:6月5日、7日,全市受灾16.1万人,倒房1504间,损房14698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705.4公顷,林木210公顷,养殖大棚损坏3498个,直接经济损失13962.26万元。6月14日,36911人受灾,农作物受灾1060公顷,倒房125间,损房1947间,直接经济损失2340万元。
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察看灾情,指挥救灾,慰问受灾群众。负责全市救灾工作的民政部门快速反应、积极应对,紧急启动抗灾救灾工作预案。
灾难考验意志,灾难凝聚力量。6月5日晚,市民政局就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第一时间向各县区民政部门通报了气象情况,了解受灾情况,部署救灾工作;连续下发了《关于做好应对强降雨天气及救灾工作的通知》、省民政厅《关于切实做好灾情报送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了救灾工作责任。
从深夜到黎明,各县区不断将发生灾害的信息进行核实,一条条信息通过民政灾情信息网络,汇总到市民政局,在第一时间内传递到市委、市政府,为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市民政局一位从事多年救灾工作的负责人坦言:淮南很多年都没有出现如此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白天还是晴空万里,夜晚却是狂风暴雨,还夹杂着闪电和冰雹,这给防灾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针对此情,市民政局迅速制定了应对措施: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灾害监测,提高预报预警能力,与气象等部门加强协作,及时掌控气象预报,提前通报各县区民政部门;及时掌控灾情,实行灾情快报制度,加强灾情信息报送工作;深入一线查灾核灾,掌握灾情第一手资料。
行动是无声的语言。灾情发生后,各县区疏通道路,抢修电力,修复通信线路,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同时,各县区民政部门还根据部署,对辖区内的房屋进行检查,将五保老人,孤寡老人以投亲靠友和转移到敬老院安置的方式进行了妥善安置,有效防止了人员伤亡。
在防灾救灾过程中,民政系统的灾情信息网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接到市气象局的气象预警短信后,市民政局迅速传达给县区民政部门,再传至乡镇、街道,一直到达社区和村里的民政助理员和民政信息员,起到提前防范的作用。一旦灾情发生,各地的受灾情况也通过信息网络迅速反馈到市民政局。6月5日晚,潘集区平圩镇刘余村的民政助理员卢庆明得到信息后,发现69岁五保老人刘茂林所住房屋存在隐患,便将老人从家中转移至敬老院安置。而当晚的大风把一棵大树连根拔起,砸毁了刘老汉的房子,一起可能发生的意外伤亡事故也由此被成功避免。
连日来,市民政局和各县区民政部门分别组织工作组前往受灾现场查灾核灾,加强了救灾信息报送工作,各信息报送点责任人也在各受灾点第一时间报送了受灾情况。对倒房群众,各地紧急转移304人,采取投亲靠友等方法进行转移安置和生活救助。6月15日,市民政局紧急召开会议,再次对防灾救灾工作进行规范,严阵以待应对可能出现的强对流天气。与此同时,市民政局已经拨付各县区救灾款40万元,各项救灾工作正在抓紧时间有序进行。
(记者 柏 松 实习生 汤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