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古老的凤台县城重获新生,恢复邮政通信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凤台加盖票”由此诞生,而今淮南市集邮协会特别为其举行发行60周年研讨会。




60年前,在淮海战役隆隆炮声中,凤台人民迎来人民解放军,古老的凤台县城获得了新生。人民政权从建立的第一天,就把保障人民生活和恢复邮政通信放上重要议事日程,“凤台加盖票”由此诞生。而今,“凤台加盖票”经历无数风雨迎来60大寿,淮南市集邮协会于日前在凤台特别为其举行发行60周年研讨会,此后,继续通过各种途径对其研讨,并将存世不多的一套“凤台加盖票”拿出赏鉴,以飨读者。
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凤台加盖票”。它的起源,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中国邮票史》(第六卷)的说法,即把1949年凤台邮政归属皖西解放区,该书记载1949年3月16日,凤台邮政局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发行地方加盖改值邮票,这就是凤台邮政局加盖的“邮资已付”单位邮票四枚,刻制大木戳和小木戳,每枚分二次加盖而成,为“平信”、“单挂”、“双挂”、“快信”4种。另一种是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可爱的中国邮政》(安徽卷)的说法,这种说法说加盖票为局方所为。书中说,当解放战争的隆隆枪声激烈震撼即将倒塌的国民党政权时,凤台的对外交通经常阻断,由蚌埠邮政局代发的作资费使用的邮票的邮路不通,致使凤台的邮政业务陷于瘫痪。为解决邮政通信用票需求和维持凤台邮政员工的生机,当时的凤台邮政局刘局长决定,于1948年3月16日刻制上述四枚戳盖在贬值的印花税票上,当作邮票使用。
不管怎么说,“凤台加盖票”都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国邮政史的一部分,所以很早就引起了集邮家们的关注。我国著名的解放邮票收藏者大多藏有这套加盖票甚至实寄封,只是由于十年动乱期间,人们才被迫中断了对“凤台加盖票”的研究。改革开放后,在新一轮集邮热潮中,“凤台加盖票”再一次引起了集邮者的极大兴趣,“凤台加盖票”一时洛阳纸贵,难以寻觅,乃至在集邮市场上出现了“假盖票”。
此次,市集邮协会为“凤台加盖票”发行60周年举办研讨会,是淮南历史上首次对“凤台加盖票”进行大规模研究。研讨会吸引了近20位市内外集邮家,他们踊跃发言,分别就“凤台加盖票”发行日期、当时的参与人员、发行过程及细节等内容发表见解。
淮南市集邮协会秘书长程杭生介绍称,今后,淮南还将举办更多“凤台加盖票”研讨会,以实现对这一段珍贵历史资料进行抢救性挖掘……
图为四枚凤台加盖票。
(记者 黄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