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社区建设史料征集牵动广大淮南市民心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社区建设史料征集牵动广大淮南市民心
【字体: 】 发布时间:2009/5/11 23:56:4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即将于今年10月份正式开馆的“中国社区建设史料展示中心”目前正在积极建设中,为丰富馆藏、反映历史,国家民政部门于3月中旬开始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相关史料,一时间——社区建设史料征集牵动广大淮南市民心

      2008年6月28日,历经多年寻访论证,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上羊市街居委会被民政部专家组正式确认为“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为展现我国基层组织发展脉络和社区建设历史进程,国家民政部决定在第一个居委会旧址上改建扩建,修旧如旧地建立“中国社区建设史料展示中心”,并于2009年3月开始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相关史料。从3月中旬到4月底这段公开征集的时间里,淮南市民积极投入到这次史料征集工作之中。记者5月5日从淮南市民政局了解到,经过各方努力,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淮南共征集史料61件,其中不乏一些珍贵资料和物件。

      史料征集牵动社区居民心

      “国家开始征集有纪念意义的社区史料了,广大居民如果家里有收藏的话,希望能够贡献出来。”3月中旬,淮南市民政局相关部门向各个社区干部传达国家民政部门征集社区史料的消息后,各个社区立即行动起来,发动民间力量,共同为“中国社区建设史料展示中心”的建设添砖加瓦。

      为了让广大居民知道史料征集的相关事宜,社区的一些老干部不辞辛劳地拿着宣传资料,走街串户,向社区居民们介绍史料征集的意义、内容形式和方法途径。采访中,有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些居民得知征集情况后,纷纷拿着自己收藏的有关维护和社区建设发展历程的文字、图片、声像资料和实物来到社区,希望能为国家做点贡献。“有些居民拿了一大堆东西来,尽管最后没有多少是符合要求的,但居民的这种热情和积极性令人感动。”还有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特别是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征集活动中来,从另一个方面又把史料征集的过程变成了推动和谐社区建设深入开展的过程,从而形成了全社会人人关心、支持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真可谓一举两得。

      金太阳社区居委会请回“老主任”

      现在的田家庵区淮滨街道金太阳社区居委会原名叫太平居委会,这个社区居委会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直是个先进。继承了老一辈优良的工作传统,现在金太阳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在此次史料征集中也丝毫不马虎。他们专门请回了原太平居委会主任陈金兰,希望她能够献计献策。

      今年75岁的陈金兰是个十分热情细心的人,除了帮助现在的社区工作人员做好史料征集工作外,她还积极主动地献出了自己珍藏的近20件社区建设史料。这近20件史料中,有上世纪70年代老太平居委会以及陈金兰个人获得的各种奖状,有上世纪80年代“田家庵区淮滨街道太平调解委员会”的木制标牌,还有当时居委会工作的各种工作证件。

       珍藏了几十年的“宝贝”,一下子全都要被拿走,搁谁谁都有些不舍得。但是陈金兰又觉得,为“中国社区建设史料展示中心”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十分光荣的。“让全国人民看到这些珍贵史料,肯定比我一个人拥有更有价值。”陈金兰这样说道。

      珍贵史料市民可继续捐赠

      据淮南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负责人介绍,即将在杭州建立的“中国社区建设史料展示中心”,选址在杭州市上城区金钗袋巷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源丰祥茶号旧址,总用地面积1808平方米。史料展示中心将反映中国基层组织架构的演变、中国基层组织选举方式的演变、中国社区建设的发展与成就等。“中国社区建设史料展示中心”10月份将正式开馆。

      该负责人还说,社区建设史料征集工作对于抢救和保存一批具有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珍贵资料,全面系统反映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建设和社区建设的发展历程,推进社区和谐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现在征集工作已经初步告一段落,但是,如果市民家中还有珍藏的有价值的相关史料的话,他们依然欢迎市民继续向各县区民政部门积极捐献,淮南市民政部门将视情况对捐献史料的市民进行表扬和奖励。

      相关链接

      淮南市建市后,市区下设街,街下划分若干居民小组,厂、矿职工居住集中地区,按职工住宅设居民村,村下设居民小组。1954年11月至翌年4月,淮南市先后在田家庵、大通、八公山3个市辖区,试建了11个居委会,到1955年底,全市共建居委会71个。居委会下设社会福利、治安、消防等工作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由群众民主选举产生。之后,淮南市居委会建设逐步走向正规化。

      2001年,淮南市委、市政府制定印发了《关于在全市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全面部署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工作。

      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居委会工作证件。

(记者 张春翔 实习生 王静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