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永不退缩的母爱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永不退缩的母爱
【字体: 】 发布时间:2009/5/10 23:51:2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坚持40余载悉心照料病儿

      俗话说,“母爱如山又似海。”虽然患有脑炎的刘建国今年已经48岁了,但她却无法感知那份来自母亲的关怀,周围的邻居都说,如果不是他的母亲,他活不到今天,母爱就像巨大的伞为他遮风挡雨,为他撑起一片天空。

      5月8日,记者来到淮南田家庵国庆街道钟山社区友谊村。在一间简陋的平房里,床上躺着一名光头略带着胡须,双手的关节弯曲非常厉害,双眼目光呆滞的壮年汉子,他就是长年躺卧、患有脑炎的刘建国。而他的母亲张顺兰正忙着给他擦洗,嘴里还不停地给儿子说着话:“孩儿,乖,天热了,要多擦洗,不然就要生痱子。”言语间充满慈母的关爱。张大娘忙完之后,又转身上房顶晾晒刚洗好的尿布,看着老人端着盆吃力地上着铁梯。记者想要上前帮忙,却被老人拒绝了。记者发现刘建国住的小屋并没有那种特殊的气味,很难想像一个年迈的母亲,能如此细心地照料不能自理的儿子。据张大娘介绍,自己今年已有75岁,她有三女一男4个孩子,刘建国排行老二。1962年9月,刘建国来到这个世界,全家人都非常的高兴,可是,孩子在4个月大的对候,有一天,突然发起高烧,张顺兰赶紧带着儿子到医院看病,一名老医生告诉她,孩子是得了大脑炎,只有1%的治愈希望。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下子把她吓傻了,她想,自己没有工作,丈夫一个月的工资也只有35元,这该怎么办呀?这时,有好心人劝她,趁孩子还小,赶紧扔了吧。张顺兰想,这孩子毕竟是娘身上掉下的肉,好歹也是一条生命呀。医生不是说还有1%的希望吗,张顺兰东凑西借,筹来的钱,二话没说带着儿子四处求医,合肥、蚌埠、阜阳、寿县,只要听说哪儿能治孩子的病,她就带着孩子去治疗,十几年下来,她背负了不少的债。为了给孩子治病,她干起了粗壮活,拎起泥斗子为了还债,她省吃俭用,拾起了破烂、经常捡回来一些菜叶,用盐腌一腌再炒炒吃。1972年,她们一家人搬到了友谊村,接着1974年,她有机会到一家五金厂上班,为了能照顾孩子,她和丈夫错开上班时间,只要她一下班,就忙着给孩子擦洗,活动关节,时常拉着孩子走路,希望奇迹会在孩子身上出现。她时常给孩子改善一下生活,有时候,孩子吃着吃着,突然一口就把饭喷到她的脸上,她的胳膊、头发,经常被孩子抓烂、揪落,却丝毫没有怨言。1994年,她的老伴因心脏病去世,张顺兰失去了一个帮手,所幸的是,她的三个女儿却十分的孝顺,尽管她们都已成家,这些孩子还是抽空回家帮助母亲。2008年,张顺兰上房顶晒尿布,一不小心,失足摔断了2根肋骨,没等治愈,她就赶着出院,放心不下家里的儿子,就这样,一晃40多年过去了,张顺兰依然尽心照料着儿子。

      邻居姚素霞告诉记者,张大娘对儿子细致如微,几十年来,刘建国没有患过褥疮,也没生过痱子,像张顺兰这样的母亲太伟大了,她把无私地爱给了孩子,是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图为张大娘在给儿子洗脸。

(记者 冉韬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