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夫妻俩当猪倌另类安度晚年 亲情驯养打造“野猪家园”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夫妻俩当猪倌另类安度晚年 亲情驯养打造“野猪家园”
【字体: 】 发布时间:2009/5/7 23:58:3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凶狠暴躁、极易伤人,这是野猪给人们心目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这样一种动物,在淮南夫妇刘传志、贾玉芝手里却成了宝贝——能聊天解闷、嬉戏追闹,还能助人走上致富路。

      刘传志、贾玉芝的车纪一个“奔”七,一个“奔”六,家住谢家集望峰岗镇。2008年春,二老无意在中央电视台看到一则有关野猪的报道,于是萌生驯养野猪这一“另类”安享晚年方式。想到就做,在儿子大力支持下,去年6月二老先是前往山东、浙江、河南学习,接着盖猪圈、购野猪,随后16头野猪有了名字,安了家。而今,经过近一年精心打造,夫妇俩的“野猪家园”已走上百头规模,且每一头都与二老结下不解之缘。

      “黄玫瑰,不要太调皮了!花点、旺仔乖乖啊,红玫瑰真棒……”走进位于谢家集李二矿西门口附近老人的野猪驯养场,耳边就不住响起这样一连串的呼唤声。记者先是好奇,不一会刘传志夫妇从野猪圈舍出来解释道:黄玫瑰、红玫瑰等是他们给野猪起的名字,便于区分和交流的。

     “猪那么笨,能知道自己名字吗?”面对记者的疑问,刘传志一个劲摇头否定,称“笨得像猪一样”,这话说得很没道理!因为,通过一段时间接触,他们发现猪们个个灵性十足:不仅懂语言,喜欢聊天;还通人性,能辨别好坏。

      野猪刚来时,因为抗议环境突变,常常与刘传志夫妇对着干:一米七高的圈墙,它们一下子就跳了出来,并且敌意浓浓地东窜西窜;不准任何人靠近,摆出一副凶狠表情;夫妇俩用铁栏杆加高、加固圈墙后,野猪们仍头破血流撞得咚咚响,夫妇俩为此烦恼又心疼不已。

      他们查阅、购买有关书籍,了解野猪性情,然后又情不自禁站在圈舍前一遍一遍用心呼唤野猪的名字,诉说心疼,安抚野猪们情绪,没想到这招相当管用。一天、两天、五天、十天过去了,野猪们渐渐地消除了敌意,夫妇俩走近时,再也不一头窜上来吓人,头破血流乱撞地几率迅速下降。又过了一段时间,每头野猪竟对应上了自己的名字,而且每当二老呼唤时,猪儿们总是撒着欢地摇头又摆尾。半年过去,野猪们与夫妇俩变得无比亲密:有的喜欢趴在地上任夫妇俩挠痒;有的肚子一饿,就轻轻地用嘴牵扯刘传志、贾玉芝口袋;有的被表扬两句就表现得欣喜异常;有的被批评两句就闷在一旁不吱声;有的专门加以表现以讨二老欢心。

      夫妇俩说,这是他们特别创造出的“亲情式”驯养野猪方法,这种方法能让野猪们生活得快乐,所以上膘更快、发病也少、繁殖率提高。眼下他们正筹划着加盖猪圈,因为到了明年,他们“野猪家园”的野猪数量至少得翻一至二倍,收入会更高。

      图为夫妇二人与“黄玫瑰”、“花点”聊天、嬉戏场景。

(记者 黄媛媛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