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时政新闻 > 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
【字体: 】 发布时间:2009/5/5 0:46:1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出席 李长春讲话

      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 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大会上讲话。

      人民大会堂大礼堂鲜花竞艳,春意盎然。主席台台口上方是醒目的“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会标,后幕正中是“1919-2009”的红色大字,两侧分列10面鲜艳的红旗。二楼眺台悬挂着横幅:“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动员广大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光荣传统,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大会开始前,与会各族各界青年代表高唱《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歌唱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会场内洋溢着澎湃的青春热情。

      上午10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宣布大会开始。全体起立,高唱国歌。

      李长春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功绩。他指出,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成为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李长春指出,五四运动以来90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是推动我国各项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推动我国各项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唯一正确的选择;青年始终是我国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力量,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

      李长春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离不开青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青年要进一步弘扬五四精神,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李长春希望当代青年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努力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勤奋刻苦学习,努力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勇于开拓创新,努力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积极推动者;注重道德修养,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践行者,不断谱写无愧于前辈、无愧于时代的更加辉煌的篇章。

      会上,青年学生代表、北京大学学生会主席张度,青年职工代表、上海航天局第804研究所高级技师苗俭,青年农民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白音他拉镇满都拉呼嘎查党支部书记席宝力皋,青年知识分子代表、“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邓中翰先后发言。

      大会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结束。

      出席大会的还有:刘云山、刘延东、李源潮、徐才厚、何勇、令计划、王沪宁、李建国、马凯、钱运录。

      大会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召开。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老同志代表,首都各界群众和青年代表等,共约3000人参加大会。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