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体验“汗滴禾下土” 解锁稻田“数据流”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体验“汗滴禾下土” 解锁稻田“数据流”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7/2 9:56:0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记者 查嘉琪)近日,龙湖中学20余名师生在淮南乐田教育基地迎来了一堂“有汗水更有智慧”的劳动实践课。从亲手插下棵棵秧苗,到解读微型气象站上的数据流,学生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刻理解了“粒粒皆辛苦”,也揭开了智慧农业的神秘面纱。

在农技人员指导下,学生们卷起裤腿,踏入水田,一丝不苟地将秧苗插入泥中,在“责任田”里体会农耕的艰辛。当亲手劳作的环节告一段落,他们的目光迅速被稻田旁一座不起眼的“高精尖”伙伴吸引——一个仅半人高的微型气象站。这里才是他们此行探索科技兴农奥秘的起点。

基地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气象站的构成与原理。集成其中的风速风向仪、温湿度传感器等精密仪器,如同农田的“感知神经”,实时捕捉并汇聚着影响水稻生长的关键环境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精准上传至云端平台。学生们在指导下登录平台系统,亲眼目睹了气温、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的动态变化,并尝试分析这些数据对水稻生长的实际影响。

“汗水是最好的老师。”学校负责人强调,“让孩子们踩着泥巴劳作,才真正懂得‘汗滴禾下土’的分量;而通过现代气象设备,他们看到的不只是辛苦,更是科技如何让传统农业‘耳聪目明’。 体验与认知在此交织,让劳动教育焕发出时代生机”。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