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淮南名厨师徒接力 匠心传承千年徽味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织密防止添加剂滥用安全网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淮南名厨师徒接力 匠心传承千年徽味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7/1 9:02:1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记者 佟敏)“我设计这个鼎,主要是因为淮南武王墩墓出土的青铜鼎给了我灵感,因为鼎在古代最初就是用于烹煮的炊具,这个‘鼎’是我用象牙萝卜做的,长39公分、宽29公分、高49公分,重28斤,用了120个萝卜小方块拼接而成……” 在前不久落幕的淮南市十大名厨评选活动中,“90后”厨师耿洋洋获得了“第三届淮南市十大名厨”称号。而这个年仅29岁的小伙子,已经做了十几年的厨师了。

“我初中毕业时中考成绩不理想,离第一志愿差了6分。我妈是从事餐饮行业的,我就在她那打了两个月的暑假工。”回忆过往,耿洋洋有点不好意思,“我跟我妈说,不行就不念了,我就干这一行了”。

冥冥之中的缘分让他刚入行就遇到了第一届“淮南市十大名厨”之一的桂锋。

桂锋深耕徽菜烹饪 26年,熟练掌握淮南牛肉汤、八公山豆腐宴、徽州臭鳜鱼等传统名菜制作工艺,尤其擅长结合淮南本地食材(如豆腐、淮王鱼、甲鱼)创新菜品,其代表作“青椒焖甲鱼”“四喜丸子”入编《中国徽菜大师》。2013年,桂锋参加了淮南市首届十大名厨评选,最后以优异成绩入榜。在厨师团队中,他发现了话不多,但做事认真勤奋的耿洋洋,便决定把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从食材产地、原料选择到制作技艺,桂锋倾囊相授、手把手指导。耿洋洋也很勤奋,日夜苦练,迅速成长,很快便有了拿得出手的菜品。

“这道菜的名字叫‘富甲一方’,它的选材是寿县的外塘甲鱼。在做这道菜的时候,桂师傅给了我很大帮助,从菜品的选材,到加工的步骤、技法上给了很多指导。”耿洋洋说:“安徽电视台《舌尖上的健康》栏目邀请我去做了这道菜,也正好宣传了咱们淮南的美食。”

在耿洋洋工作的后厨,桂锋的训诫“传承技艺,彰显匠人精神”在墙上非常的醒目。烹饪技艺需要薪火相传,而五年一届的淮南市十大名厨评选活动,对于厨师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展示机会。

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桂锋把参加“十大名厨”评选的经验传授给耿洋洋,让他不仅要围绕比赛的要求来做,还得体现淮南地方文化元素。在师傅的指点下,耿洋洋的参赛作品很是亮眼。说起自己的烹饪灵感,耿洋洋娓娓道来:“咱们淮南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新一代青年厨师,我想着把淮南的历史文化融入到美食之中。”

五年一届名厨争霸,师徒接力传承技艺。从桂锋到耿洋洋,两代名厨的故事是淮南美食文化发展的缩影。正如市餐饮烹饪酒店协会会长朱邦鸿所说:“守正创新,是对文化最好的传承。我们希望淮南涌现出更多有理想、有文化、有匠心精神的烹饪人才!”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