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淮才可遇”的青春呼唤,到“免申即享”的政策温度,再到“一技傍身”的就业底气……
看淮南如何“烹”出就业好味道
就业稳,民心安;就业优,幸福增。在淮南就业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一场充满活力的“幸福接力赛”。从青年学子返乡创业的激情宣言,到“免申即享”政策的暖心红利,再到一碗牛肉汤撬动的“家门口”就业……这座城市正以“一城一策一技”的智慧,书写着高质量就业的生动答卷。
一座城市:青春归巢与故土召唤的“暖心相遇”
“在家乡就业创业,底气更足了!”在淮南市2025年“淮才可遇”青年人才交流活动现场,返乡学子的心声掷地有声。今年1月,200名淮南籍高校学子齐聚家乡,参加“家乡行”活动。为吸引人才“回流”,我市实施组合策略:市领导带队赴全国高校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组织千余家企业举办64场校企招聘会,推出“政策宣介+岗位推送”精准服务。安徽理工大学毕业生小李点赞:“招聘会岗位丰富,还有专业对口的精准推送,暖心又实在!”
企业是就业的“蓄水池”。市人社局为40家重点企业配备“人社专员”,量身定制用工方案,累计解决用工需求1352人。安徽英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人社部门主动上门,帮我们破解了招工难题。”
一项政策:从“资金扶持”到“信念赋能”的升级之路
“不用申请,31万元稳岗返还资金直接到账!”淮南创大实业公司负责人欣喜地说道。这得益于我市推行的失业保险“免申即享”模式——企业零跑腿,数据多跑路。为用好失业保险“助企稳岗、惠企扩岗”政策,持续释放援企惠民“红利”,我市创新举措,靶向发力,大力推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免申即享”模式和“零材料”经办服务,符合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免除申报程序,公示合格后资金直接返还至企业银行账户,实现“部门多跑腿”“企业零跑腿”,让企业“早受益、早稳岗、早发展”。2024年以来,我市为6781户用人单位发放稳岗返还资金7739.51万元,惠及企业职工22万余人。
政策红利持续加码。对于吸纳高校毕业生的企业,我市按每人1000元标准发放扩岗补助。中安联合煤化公司新招录65名大学生后,迅速收到6.5万元补助。“这笔钱将用于新增岗位!”企业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道。2024年,全市发放扩岗补助136万元,带动1364名青年就业。
一场培训:手艺传承撬动“舌尖经济”,牛肉汤里“烹”出幸福味
“学了牛肉汤手艺,创业更有底气!”毛集实验区居民臧女士参加“徽菜师傅”培训后,笑容满面地说道。随着电视剧《六姊妹》热播,淮南牛肉汤“火出圈”,当地顺势推出技能培训班,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梦想。
技能培训的“菜单”远不止于此。淮南高新区开展“订单式”培训,涵盖母婴护理、互联网营销等热门领域。学员曹五萍通过育婴员培训,在杭州月子中心找到月薪7000元的工作,“是技能培训改变了我的生活!”
为夯实技能人才根基,我市将牛肉汤制作、新能源汽车技术等纳入补贴目录,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评价体系。2024年,全市新增技能人才3.2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达68%,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技能照亮前程,技能提升助力产业振兴。我市结合产业布局,聚焦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主线,构建“以市场为主导,以用人单位和院校为载体”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为全市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2024年,全市新增技能人才32512人,新增高技能人才占比68%。
从“淮才可遇”的青春呼唤,到“免申即享”的政策温度,再到“一技傍身”的就业底气……淮南以就业为笔,绘就了民生幸福的温暖画卷。这场“幸福接力赛”,仍在加速奔跑!
(记者 罗静 通讯员 钮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