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苏国义)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关系到环境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助推我市产业转型和建设项目顺利落地具有重要意义。5月14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进一步提升资源保障能力,促进资源高效配置,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今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市林业部门起草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助推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
“举措”明确了规划选址、用地用林、规划保障、土地供应、不动产登记5个方面23条措施。内容主要体现在强化规划引领保障,将重点实施的交通、能源、水利、民生等项目纳入规划保障范围,推进详细规划精准覆盖;注重挖掘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寿县古城、九龙岗时光小镇等历史文化资源内涵,助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专项规划编审,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重点推进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村庄规划编制;实行重大项目用地全程联保,统筹用地指标向新兴产业、重大基础设施、民生项目、乡村振兴项目倾斜;实施项目选址综合论证,提升项目用地审批效率,强化项目涉林要素保障,推动用地用林联动审批,实行市级以上重点项目用林“容缺+承诺”办理,建立分期分段审批机制,运用先行用地、临时用地、组卷报批用地等方式,按节点保障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资源供应结构方面,我市建立多元化土地供应方式,推行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长期租赁等方式供应经营性用地(住宅用地除外),降低产业用地成本;深化空间复合利用改革,支持工业、仓储、科研、商业等用途混合布局、空间设施共享,加大存量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积极推进申报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探索建立工业项目用地“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机制,实行建设项目“多证联发”;深化不动产登记全业务类型“全程网办”,构建以线上办理为主、线下帮办为辅的“跨省通办”服务模式;探索建立用地用林联动审批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和信息共享,实行随到随审、快审快报,实现用地用林报件受理、审查审批全流程业务融合;落实“一次查验”,推行“一并公告”用地用林,建设项目用地用林可同步公示,在符合公示要求的前提下对公示结果互认,推动用地用林信息高度集成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