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在楚文化中与千年的雄浑浪漫撞个满怀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织密防止添加剂滥用安全网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在楚文化中与千年的雄浑浪漫撞个满怀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5/6 7:45:3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以“楚”为名,却不止于楚;以“物”为媒,却超越时空。一砖一瓦仿佛镌刻着文明的密码,一器一皿似乎诉说着历史的流转,这就是安徽楚文化博物馆。

五一期间,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内熙熙攘攘,游人络绎不绝。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这里看到,门前等待进馆的各地游客目光期待,各个角落扫视之处皆为景、皆有物,进入大门的一瞬间,便已经与两千多年前的雄浑与浪漫撞了个满怀。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2022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建筑彰显楚人“四方筑城”“荆楚高台”的建筑理念,既有巍巍古风,又具现代气息。博物馆珍藏文物1万余件(套),其中涉楚文物700余件(套),国家一级文物230件(套)。馆内设有“安徽楚文化”“寿县文明史”两个基本陈列和“寿春寿文化”专题陈列。

行走馆内,移步换景,每一步都是对楚人“四方筑城”气魄的致敬。一件件历史悠久的文物吟唱着淬火的时光,闪烁的光芒下藏着楚国的魂魄。复刻的楚大鼎纹饰如云雷奔涌,它颠沛流离的历史让人肃然起敬;作为“镇馆之宝”之一,三足羊首铜尊造型生动、独特,在同类器物中实属罕见。楚金币璀璨耀眼,让人恍若看到楚国商队穿越南北的足迹;“越王者旨于赐”剑纹饰精美,意义重大,不仅能够看出当时越国与蔡国之间的关系,更真实反映了那个年代的青铜兵器铸造水平;在累丝镶宝八龙纹金带扣前驻足,才知楚人的巧思仿佛会呼吸,它是楚国工匠以血淬炼的浪漫,更是长江流域文明交融的见证;历经两千余年岁月洗礼依旧保存完整的青铜车马器零构件,它的珍贵更是无需多言……许多游客表示,多次参观欣赏依然感到震撼。

五一期间,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精心筹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穿越时空·重梦风华”“妙笔丹青”“油墨伞韵”“‘帽’美如花”等,风格各异形式有趣,吸引了很多游客参加。

博物馆的力量,是透过文物和遗存去发现历史的美,汲取这种力量,方可唤醒文明的璀璨与文化的生生不息。离馆时,游客均意犹未尽地一步三回头,品味着刚才观赏过的文物,回忆过的历史。夕阳正掠过博物馆上方,楚乐编钟的余韵仿佛仍在梁间流转,这里不仅是文物的陈列所,更是一座跨越时空的桥,它有寿春古城绵延千年的雄浑,也有今人凝望历史的浪漫。

(记者 付莉荣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