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降水过程遇上小麦抽穗扬花期
小麦赤霉病发生 气象风险等级高
(记者 张雪峰)当前,我市小麦进入大面积抽穗扬花期。4月20日,市气象台预报,4月21日全市有一次降水天气过程,淮河以南部分地区中雨,平均风力增至4级左右,阵风6级左右。
此前,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发布今年第2期《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指出此次降水时段正值小麦赤霉病发生关键期,温湿环境条件十分利于赤霉病菌的侵染及病害的显症。
经气象、农业部门联合会商分析,今年我市小麦赤霉病发生风险偏高。从4月16日开始,全市小麦已进入大面积抽穗扬花期,4月21日前后我市有阴雨天气,易造成田间持续处于高湿环境,加之适宜的温度条件,对小麦赤霉病病菌的侵染及病害的显症十分有利。预计全市小麦赤霉病发生气象等级为中高风险,淮河以南部分地区为高风险。
根据未来小麦赤霉病发生气象风险等级,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建议,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抓住防治关键期和有利天气条件及时施药防治。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第一,防治技术。各地要根据小麦生育进程和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科学研判最佳防治时期。淮河以南麦区于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开展第一次总体防治(见花打药),主治赤霉病,兼治蚜虫、白粉病等;沿淮及其以北4月中下旬开展第一次总体防治,主治赤霉病、蚜虫,兼治白粉病、锈病等。第一次防治后5-7天再防一次。高感品种如遇连阴雨、结露和多雾天气,首次预防时间应提前至齐穗期。选择在雨前或雨停间隙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确保防效。
第二,防治药剂。防治赤霉病,可选择对赤霉病防效好、毒素控制作用较强,同时兼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等穗期病害的高效药剂。第一次选用高效药剂比例要达50%以上,且推荐按照农药标签上限用量施药,确保防控质量;第二次交替轮换用药。多菌灵抗性水平高的地区,禁止使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单剂及复配制剂。